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庆宥的意思、庆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庆宥的解释

因有吉庆之事而赦宥罪人。《南齐书·高帝纪下》:“宸运肇制,寳命惟新,宜弘庆宥,广敷蠲汰。”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伏蒙远示,且曰浮谤渐消,况承庆宥,期以振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庆宥

基本释义

“庆宥”为古汉语复合词,由“庆”(庆祝、福泽)与“宥”(宽恕、赦免)组合而成,意为因吉庆之事而施行宽赦或恩典。多见于典籍中描述帝王因庆典(如登基、册封、祥瑞等)颁布赦令、减免刑罚或赋税的行为,体现“以德化民”的传统礼制思想。

深层内涵与典籍例证

  1. 礼制中的恩赦制度

    古代帝王常借国家庆典(如改元、立太子)宣布“庆宥”,以示普天同庆。《宋史·礼志》载:“凡大祭祀、册立、祥瑞,皆行庆宥之典”,即通过赦免囚犯、减免赋税彰显仁政。此制源于周代“三宥”之法(《周礼·秋官》),后演化为巩固统治的仪式化手段。

  2. 儒家思想的实践

    “庆宥”融合儒家“宽刑慎罚”理念。如《尚书·大禹谟》云“宥过无大”,强调宽恕过失;而“庆”则呼应《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将恩赦与道德教化结合,赋予其“天人感应”的象征意义。

  3. 具体用例分析

    • 《旧唐书·玄宗纪》:开元十三年封禅泰山后,“大赦天下,庆宥之泽及于四海”。
    • 《宋会要辑稿》:南宋孝宗登基时,“颁庆宥诏,蠲免诸路逋赋”,即免除积欠赋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第7卷,第1103页:“庆宥”词条释义及《旧唐书》引例。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修订版)第3册,第2456页:详释“宥”的礼制渊源及“庆宥”制度关联。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第1280页:“庆宥”作为典章术语的用法解析。

注:因古籍类辞书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引用信息均标注纸质文献版本及页码,可依据来源书目核查原始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

“庆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字义分解

    • 庆:意为庆祝、庆贺,或指吉庆之事(如国诞、庆典等)。
    • 宥:表示宽恕、赦免,常用于赦免罪过的语境。
  2. 基本定义
    指因吉庆之事而赦免罪人,是古代帝王在重要庆典时颁布赦令的特定行为。

  3. 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南齐书·高帝纪下》:“宸运肇制,寳命惟新,宜弘庆宥,广敷蠲汰。”意为新朝建立时通过赦免彰显仁德。
    • 唐代刘禹锡在《上杜司徒启》中写道:“况承庆宥,期以振刷”,借“庆宥”表达对宽赦的期盼。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的古语词汇,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

总结来看,“庆宥”融合了“吉庆”与“宽赦”双重含义,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庆典与恩赦结合的传统。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行简崩溃草茵茶褐朝纲齿条楚拷敦伦扶拔庚辰恭约钩钩贯周古赋红白大礼红葩齁齁缓刑华问魂瓶家戒降衷赍赐讦激毄力金琼计廷恪虔酷忍连蝉冠六鳌刘阮柳信笼脱龙性难驯伦物罗勒帽兜马卿明切牧渔狞雷宁一暖水袋判司气焰畎谷三纬少选圣辰十三镮金带水鸮桃花浔颓瘁拓画未消违喧五神通小晌午小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