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清宁的意思、清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清宁的解释

(1).清明宁静。语本《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清 黄鷟来 《题杨人庵总戎无著图》诗:“天地贵得一,清寧以定位。” 清 黄景仁 《过钓台》诗:“乾坤自清寧,道不与消长。”

(2).指时世太平。《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四海清寧未有期,诸公衮衮正当时。”

(3).清静,安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由此大富,宅遂清寧。”《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阿弥陀佛念几声,耳伴清寧到零利。”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然而自然界之秩序,永远保持数学的谨严,那又是何等清宁的状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清宁"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词汇,其核心概念源于中国哲学思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古籍文献记载,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含义:

一、哲学层面的宇宙秩序

源自《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指天地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汉代王充在《论衡》中阐释为"阴阳和则万物育,君臣和则政教平",这种宇宙观后被引申为政治清明的社会治理目标,如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所言"天下清宁,纲纪法度皆有条理"。

二、精神修养的至高境界

《庄子·大宗师》提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的清宁心境,《黄帝内经》则从养生角度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清文人将此发展为书斋文化,王阳明《传习录》记载"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体现通过心性修炼达到的清宁状态。

三、物质空间的洁净要求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记载"造屋之工,当以居室清宁为第一要义",特指建筑环境的整洁有序。这种空间美学延伸至传统园林设计,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法则,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清宁的融合统一。

网络扩展解释

“清宁”一词的汉语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清明宁静
    源自《老子》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指天地遵循自然法则达到的和谐状态,引申为心境或环境的澄澈安宁。

  2. 时世太平
    用于描述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的局面。如《后汉书》载“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明代文献中也有“四海清寧未有期”的表述。

  3. 清静安宁
    多指具体场景的静谧,如晋代《搜神记》中“宅遂清寧”,宋代话本中“耳伴清寧到零利”,均体现生活空间的恬淡氛围。

二、文化延伸 该词融合道家哲学与儒家理想,既强调个体精神修养(如郭沫若评自然界秩序“保持数学的谨严”),又寄托对社会治理的期许。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居所环境或心性修养,如“将日子过得清宁简单”。

参考来源:可通过汉典、古籍文献等渠道查阅更详尽的古典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八卦方位宝瓮笔员呈交成室踔跞黜逐词尾聡聡大父打诨雕凿底物独家院夺转二疏肥秩风盖风旌風雷火炮寡淡观法诡越国赋魧子黄结护勇价末景同籍税愧怼乐床两碍两情两愿令室乱机没头没尾屏语泼污水七宝台人痾日阕三元里赡博山夫闪失升提十二肢誓同生死收买人心霜锷术数熟议探口气亭鄣驼轿五谷丰登响搨洗眉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