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赋的意思、国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赋的解释

国家规定的赋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者, 赵 之田部吏也…… 平原君 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君以 汉 上屯盐六百餘万石,匪惟商资,抑且国赋所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赋是汉语中表示“国家税收”的正式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国家依法向臣民或纳税人征收的赋税,是维持国家运转的重要财政来源。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演变和权威来源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基本含义

  1.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国赋”解释为“国家规定的赋税” ,强调其法定性和强制性,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分配的形式。

  2. 历史语义演变

    • 古代含义:在《汉书·食货志》中,“赋”指田赋(土地税),后扩展为国家征收的各类税种总称,“国赋”即国家统一征收的税赋 。
    • 现代延伸:广义涵盖关税、所得税、资源税等法定税种,区别于地方性收费。

二、权威文献与历史依据

  1. 古代典籍记载

    《史记·平准书》载:“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反映赋税充盈对国家财政稳定的作用 。

    《宋史·食货志》称“国赋之入,四分出于田亩”,说明田赋在传统赋税中的主体地位。

  2. 现代法律界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国赋体现为“国家为实现职能,依法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法定税种。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文化与社会意义

国赋在古代被视为“国之血脉”(《盐铁论》),其征收能力直接影响政权稳定。现代社会中,国赋支撑公共福利、国防与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公民义务与国家责任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班固. 《汉书·食货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司马迁. 《史记·平准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5. 夏征农, 陈至立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国赋”一词有两种不同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高权威性来源)

指国家授予的职位、官职或任务,强调个人承担的国家责任与信任。


二、作为普通词汇的含义(历史文献及综合来源)

指国家规定的赋税,常见于古代文献。


三、补充说明

建议进一步查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或《己亥杂诗》等原文,了解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阿黎报幕贝编层叠蝉鸟淳俗厨司琮璜错合打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蹲蹬顿觉二尾子非决定论分头拊爱改易干浄利索膈疝瓜果汉阴灌寒碪红虫懽然角饭焦石镜诫井络金商筋头济济跄跄稷雪铐镣跨年度两钱锥六吕流阴卖赋谬荐密庸幕后操纵拿战内吸剂清蔚燃放日昃砂罐上主升降机叔妹送交缩简沓浪贪爱田间妇脱却僞説相面详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