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赋的意思、国赋的详细解释
国赋的解释
国家规定的赋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 者, 赵 之田部吏也…… 平原君 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清 刘大櫆 《义士吴君传》:“君以 汉 上屯盐六百餘万石,匪惟商资,抑且国赋所出。”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三:“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词语分解
- 国的解释 国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国赋”一词有两种不同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高权威性来源)
指国家授予的职位、官职或任务,强调个人承担的国家责任与信任。
- 构成:“国”指国家,“赋”意为授予。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高级官员的职责或重要使命,如“肩负国赋,当以社稷为重”。
二、作为普通词汇的含义(历史文献及综合来源)
指国家规定的赋税,常见于古代文献。
- 例证:
- 《史记》记载赵奢治理赵国赋税,“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 清代龚自珍诗句“国赋三升民一斗”,反映赋税沉重问题。
三、补充说明
- 词义演变:现代语境中“国赋”使用较少,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权威差异:词典类来源侧重成语解释,历史文献则多指向赋税含义。
建议进一步查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或《己亥杂诗》等原文,了解具体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