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缧绁的意思、缧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缧绁的解释

[rope for trussing up prisoner; fetters; shackles]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陈基《乌夜啼引》

详细解释

亦作“ 縲絏 ”。 1.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 太史公 遭 李陵 之祸,幽於縲紲。”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縲紲之辱,有望蠲除。” 明 无名氏 《精忠记·挂冠》:“ 岳将军 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 聂绀弩 《从沉从文笔下看鲁迅》:“ 鲁迅 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 鲁迅 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

(2).囚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萧 樊 且犹縲紲, 信 越 终见葅戮,不其然乎!”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诚返顾而谅直兮,虽縲絏其焉耻。”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缬绁(léi xiè)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刑具与拘禁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本指捆绑罪犯的黑色绳索,《说文解字·糸部》载"缬,黑索也;绁,系也"(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版),二者合称代指拘系犯人的整套刑具。这种粗麻制成的绳索常见于商周时期的监狱制度,与桎梏、枷锁等共同构成古代拘禁体系。

二、引申含义 引申为牢狱之灾的代称,《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比喻"被囚禁的状态"。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此处即指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被监禁的经历。

三、古籍例证

  1. 法律文书用例:《唐律疏议·断狱》"诸囚应禁而不禁,应枷锁缧绁而不枷锁缧绁者,杖六十"(来源:《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版),体现其在唐代司法体系中的规范使用。
  2. 儒家典籍记载:《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注本),孔子以此评价公冶长蒙冤入狱仍保持德行。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词汇,多用于历史文献解读与文学创作领域(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在当代司法语境中已完全被"镣铐""监禁"等现代术语取代,但仍作为成语"缧绁之忧"的构成要素保留在汉语词汇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缧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éi xi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2.字词分解

3.用法与引申

4.相关成语

5.现代使用

总结来看,“缧绁”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色彩的词汇,既指具体的刑具,也象征失去自由的困境。

别人正在浏览...

阿衡百举暴坐备而不用本地本居标持道里调号高直刮刮燥燥挂记柜桌鸿笔黄帝内经环介画狱唬虎火消寂莫京胡禁卫军咎言具列巨毋拉亏空利惹名牵龙书案迷里咕咚民王虐烈怒叿叿骈穗平贴普屯倩盼谦婉耆长穷桑氏旗人宂琐柔桡升音失期庶姑搜择俗格泝回素牋腾倒跳脚舞铁絙拖人下水兔起鹘落土蓄徒卒万念俱灰潙汭无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