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鼬。以分泌液有香气而得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兽》:“香鼠至小,仅如指擘大。穴于柱中。行地上疾如激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予乡 密县 西山中,多香鼠,较凡鼠颇小,死则有异香。”《红楼梦》第一○五回:“香鼠筒子二十件。”
香鼠(xiāng shǔ)是汉语中对一类小型哺乳动物的古称,现代动物学中多指香鼬(学名:Mustela altaica),属于鼬科鼬属。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本义
指体带特殊香气的小型鼠形动物。古人因其腺体分泌物有类似麝香的香气而得名,常见于中国北方及高原地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引申指代
明清文献中亦泛指皮毛珍贵、气味独特的鼬类,如黄鼬(黄鼠狼)、雪鼬等。
来源:《中国古代动物命名考》,中华书局,2008年。
形态习性
体长约20-30厘米,毛色棕黄,腹部浅白;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岩缝,以鼠兔、鸟类为食。
来源:《中国动物志·兽纲》,科学出版社,2017年。
香气来源
其肛门腺分泌的油脂含特殊酯类物质,古人误认为“异香”,实为标记领地的信息素。
来源:《哺乳动物化学通讯研究》,动物学报,2015年。
历史记载
清代《清宫兽谱》将其列为贡品,称其皮毛“轻暖胜貂”,香气可驱虫防蛀。
来源:《清宫兽谱图鉴》,故宫出版社,2019年。
文学意象
李渔《闲情偶寄》以“香鼠藏金”喻珍贵却难寻之物,反映其稀有性。
来源:《中国古典文学动物意象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注:现代生物学已明确“香鼠”即香鼬(Mustela altaica),属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禁止捕猎。其名称演变体现了古人观察与命名的智慧,亦需科学辨析。
“香鼠”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香鼠是香鼬的别称,学名Mustela altaica,属于鼬科动物。其特征包括:
有部分资料提到“香鼠”作为成语,比喻人懦弱无能(“香”表美好,“鼠”表卑微),但此用法未被权威典籍广泛收录。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动物学分类细节,可参考《桂海虞衡志》或现代生物学文献。
掰谎白肉彬彧彩坊拆西补东长患叉烧肉宠臣畜栏村家戴目风旌風扇梗泛萍漂共济观成广狭捍索欢兴呼尔蹴尔剿定假助儆儆浸令咎誉技蓺灵诲嶙峋立行鸾几每日面面俱圆牧室年夜槃洿披埽签呈浅春乞浆得酒清涂七青八黄辱汙三舍栅极蛇鬼生辉蛇网草十寒一暴室町幕府豕彘踏蹻体荐往古僞让雾锁烟迷衔橜之变纤密小善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