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马。借指乘马传送公文的人。《汉书·李陵传》:“抵 受降城 休士,因骑置以闻。” 颜师古 注:“骑置,谓驛骑也。”《宋史·刑法志一》:“羣臣受詔鞫狱,狱既具,骑置来上,有司断已,復骑置下之州。”
“骑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邮驿制度相关,指古代传递紧急文书或重要信息的驿站快马系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骑置”指驿站中备置的快马,用于紧急文书的传递。字面可拆解为“骑”(骑马)和“置”(驿站),合指通过驿站换马接力、快速传送信息的制度。例如《汉书·文帝纪》载:“乘传骑置以行郡国”,即通过驿站马匹巡视郡国。
功能与运作方式
古代驿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驿站),驿使持符节或文书到站后换马疾驰,实现“十里一置,五里一候”的接力传递。这种制度在汉代称为“骑置”,唐代称“驿骑”,是官方信息传递的核心渠道,尤其用于军情、诏令等紧急文件。
历史文献佐证
与“驿传”的区别
“骑置”特指骑马传递,速度最快;“驿传”则包含车、马等多种形式。如《唐律疏议》规定:“诸文书应遣驿而不遣驿,凡不应遣驿而遣驿者,杖一百。”可见二者适用范围不同。
文化延伸
该词衍生出“置传”“驰置”等同义表述,常见于史书与政令文献。如《资治通鉴》载东汉“置骑传送”,即延续秦汉骑置制度,保障政令通达。
权威参考来源
“骑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驿马及公文传递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骑置(qí zhì) 指驿马,即古代驿站专用的马匹,后引申为乘马传递公文的人。
历史文献中的引用:
功能与作用:
相关词汇延伸:
部分资料(如)将“骑置”解释为“占据上风控制他人”的成语,但这一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建议以历史文献和主流辞书解释为准。
阿妳安富尊荣白帢青衫白札子被控博嘴虿芥搀言朝拜大白羽蟷蜋大破大立电挂雕虫疔疮渎汙逢山开道佛甲草附设恭凳观治蚝油红色驩肰壶湌昏诐兼罗交手嚼牙镜石金券连脚立刻龙凤团隆庆窑媚辞内侍溺溲暖寒旁道擗初头品学兼优蔃莍曲脊润湿身丁米嗜酒成性识味水功顺民嗣芳谈谈天菑完善说围棊文境五达道纤佞下尊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