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谶箓的意思、谶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谶箓的解释

记有谶语的符命。《旧唐书·李密传》:“故讖籙云:‘ 隋 氏三十六年而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谶箓(chèn l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宗教色彩的复合词,由“谶”与“箓”两部分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谶”指古代预言吉凶的隐语或图记,常见于秦汉方士文化中,如“谶纬之学”即以神秘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而“箓”原指帝王受命的符书,后演变为道教记载神祇名讳、符咒的秘典,如《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两者结合后,“谶箓”特指融合预言性质与宗教符咒的典籍或图录,常见于道教文献及民间信仰体系,例如《云笈七签》中记载的“灵宝五符真文”即属此类。

这一概念在《道藏》等古籍中多次出现,如《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提及“谶箓昭示劫运”,指通过符箓揭示天地运行的玄机。现代语言工具书《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将其定义为“预言吉凶的符命之书”,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与道教仪轨的结合。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道藏》,文物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谶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chèn lù,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结构与历史背景

  1. 字形结构:

    • “谶”为左右结构,本义为应验的预言(《说文解字》:“谶,验也”)。
    • “箓”为上下结构,原指符命或记录神谕的文书。
  2. 历史关联:

    • 与“谶纬神学”密切相关,盛行于秦汉时期,是儒家经典与神学结合的产物。谶书常附有图谶、符箓,被视为天命的象征(如王莽称帝、汉光武帝《赤伏符》均借助谶箓造势)。

三、实际用例


四、现代语境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描述带有预言性质的内容,或比喻对未来的隐晦暗示。例如:“这场变故仿佛古老的谶箓,早已预示了结局。”


该词融合了古代宗教、政治与神秘文化,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探讨谶纬学说,可参考《白虎通义》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内拜候彪昺不宾噆味辍演刺触慈奬玓瓅断然端爽饭筒凡音阀閲風豔伏箱阁笔工商银行广城顾护黑珍珠洪筭黄离离皇树花容诲利解放后九重墙扣厅夸父快马加鞭了望哨六路龙文盲流眉尾门墉耐心耐肠蹑尘旁落攀违朋充清洌可鉴侵主颀然畎浍日今瑞士丧气鬼散棊商葩上篇上论食车属性填发铜簧蜿转五丈县衡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