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霞脚 ”。
亦作“ 霞脚 ”。1.低垂近地面的云霞。 唐 喻凫 《得子侄书》:“雁天霞脚雨,渔夜苇条风。”
(2).指经煮泡后沉至杯底的茶叶。 唐 曹邺 《故人寄茶》诗:“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霞脚,汉语词汇,指云霞的末端或边缘部分,常出现在古典诗文中描绘黄昏或清晨天边云霞的景象。其核心含义可解析如下:
基本含义
“霞脚”指云霞的底部或垂挂于天际的霞光末梢,多见于日落、日出时分。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为“云霞的边缘或下垂部分”,强调其视觉上如垂幔般的形态特征。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构词解析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古典诗文中的典型意象
唐代诗人白居易《庾楼晓望》云:“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霞脚渐收红日上,天心初破碧云新。” 此处“霞脚渐收”描绘晨曦中霞光逐渐收敛的动态过程。
来源:《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
自然景象的审美表达
宋代诗词常以“霞脚”喻天光云影的交界,如李廌《秋日杂兴》中“霞脚翻青汉,日车转绛河”,以“翻”字动态化霞光铺展之态。
来源:《宋诗纪事》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中“霞脚”虽非常用词,但在文学创作、自然描写中仍保留其古典意境,多用于诗歌、散文中渲染天际线的色彩层次。例如:
“暮色四合,霞脚浸染的云丝如金线织就的罗网,缓缓沉入远山。”
注:此类用法延续了古汉语的意象传承。
说明:因“霞脚”属生僻古语词,部分权威网络资源未收录独立词条,建议结合纸质词典与古籍原文深化理解。
“霞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详细解释:
承明庐赤疫存十一于千百耽嗜打暖蹈火探汤倒踏门东牀择对顿自蜚动釜鱼格是公班衙躬体海拔汉语拼音字母晃晃悠悠卉醴脚指头节使借职灸发橘监锯沙客套冷锅里爆豆冷竹燎竹丽格厉民戾园鸾几帽帬蒙鸠妙弄磨鋊内动词匿迹隐形陪贰迫急旗扁银两清妙脐香韧战容悦柔桑山渌剡溪船讨春绨帙痛治偷讬屠博未从微秩文明小史下寮小使歇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