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射栖鸟。《论语·述而》:“弋不射宿。”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注:“弋,缴射也;宿,宿鸟。”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乃射宿饵魴,前缴鷫鷞。”
“射宿”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射宿”指夜射栖鸟,即在夜间射击栖息中的鸟类。这一行为在古代常与狩猎活动相关,但儒家经典中明确反对此类做法。
出处与经典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论语·述而》:“弋不射宿”(用带绳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孔安国注解称:“弋,缴射也;宿,宿鸟”,强调对自然生灵的节制。南朝江淹的《学梁王兔园赋》中也提到“射宿饵魴”,进一步印证了该词的用法。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万物”,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反对过度捕杀,体现了早期生态保护意识。这种观念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现代意义
如今,“射宿”一词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化讨论中,其内涵常被引申为尊重生命、遵循自然规律的象征。
总结来看,“射宿”不仅是一个描述古代狩猎行为的词汇,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射宿是一个汉字词语,有两个常见的意思:一是指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宿,也称为「繁经」。二是指射箭的位置和方位。
「射宿」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左边是「寸」部,右边是「宀」部。它总共有8画。
「射宿」最早是源自《说文解字》中对古代天文学的描述。在繁体字中,「射宿」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中,「射宿」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例如,战国时期有一种叫做「射火」的写法,含义与「射宿」相同。此外,在古代文献和碑文中,也可以看到其他一些少见的写法。
1. 《庄子·天地》:“天道无亲,应之以射宿。”意思是:天道没有偏袒的倾向,而是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决定事物的发展。
2. 他准确地掌握了狩猎中的射宿技巧。
- 射箭 - 射手 - 射击 - 宿命 - 宿舍
矢志、矢状、箭靶
命中、纷飞、失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