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 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参阅《周礼·地官·司市》。
根据搜索结果显示,“司市”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其职能与市场管理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司市”是古代负责市场管理的官员,最早见于《周礼》记载,属于地官系统的下大夫职位。其核心职责包括维护市场秩序、制定交易规则、监管度量衡标准等。
《周礼·地官》明确记载司市为“市官之长”,郑玄注解其地位,孙诒让《周礼正义》进一步说明其管理范围涵盖货贿、刑禁等事务。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周礼》《汉书》等典籍及权威词典解释,如需了解更详细史料或不同朝代的职能变化,可参考、5、6等来源。
《司市》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司”和“市”。
“司”是从“古”字旁,表示“官职”的意义。它有三个笔画。
“市”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集市”的意思。它由五个笔画构成。
《司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古时候,官府会设立市场,由官员管理和监督市场的经营活动。因此,“司市”指的是负责管理和监管市场的官员。在繁体字中,该词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汉字书写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司市”一词的写法也有所变化。古代的写法为“煮市”,其中的“煮”为古代的变体,与现代的“司”字相似。
1. 他被任命为该地的司市官,负责统筹市场的运营。
2. 通过司市的监管,市场的秩序保持得相当井然有序。
组词:司法、市集、市场等。
近义词:监管、管理、执法。
反义词:自由市场、非法贸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