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谦牧的意思、谦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谦牧的解释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后以“谦牧”指谦逊自处。 宋 洪适 《答谢将仕投贽状》:“辱谦牧以光临,賁牋函而下问。”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道中》:“ 子 所雅言,《诗》《书》执礼,所谓明先王之道以导之也,非夫子推尊先王,意存谦牧而不自作也。”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君子心存谦牧,不为溢美、溢恶之言,而有回护原情,自责商量等口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谦牧"是一个文言复合词,由“谦”和“牧”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指以谦逊的态度来修养自身、管理事务或治理百姓。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谦卑自守、修身养性的道德准则。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拆解与合成

    • 谦 (qiān):本义为谦虚、谦逊、不自满。《说文解字》释为:“敬也。从言,兼声。”引申为态度恭敬、虚心、退让。
    • 牧 (mù):本义为放养牲畜,引申为治理、管理、修养。《说文解字》释为:“养牛人也。从攴(pū),从牛。”在“谦牧”一词中,“牧”取其引申义,指对自身品德或所辖事务的治理、修养、约束。
    • 合成义:“谦牧”即“以谦逊的态度来进行修养或治理”。它强调将谦卑作为自我管理、待人接物或治理事务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2. 核心含义 “谦牧”的核心意思是以谦逊卑下的态度来修养自身的品德、管理自身的行为,或者治理百姓、处理事务。它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意思:

    • 对内 (修身):指个人应保持谦卑的心态,以此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修养,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即“卑以自牧”。
    • 对外 (处事/治民):指在上位者(如君主、官员)应以谦逊的态度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处理政务,不骄横跋扈。
  3. 文献溯源与经典用例 “谦牧”一词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儒家经典,特别是《周易》。

    • 《周易·谦卦》彖辞:“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辞:“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这奠定了谦逊之德的哲学基础。
    • 《周易·谦卦》初六爻辞:“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这是“谦牧”概念最直接、最经典的出处。意指君子应当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身、管理自己。此处的“牧”即“养”、“治”、“修”之意。
    • 后世文献中,“谦牧”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应有的品德。例如,《尚书》中虽无“谦牧”一词,但多处强调统治者要“克让”、“不自满假”,体现了谦牧的精神。在史书或文集中,常用“谦牧”来评价或要求为政者。
  4. 用法与语境

    • 作动词:表示以谦逊的态度进行修养或治理。如:“君子当谦牧其身。”
    • 作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形容具有谦逊修养或以此原则治理的状态或品德。如:“其性谦牧”、“有谦牧之风”。
    • 常用于描述个人修养,尤其是士大夫、君子的德行;也用于描述统治者的治国之道。

“谦牧”是一个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词汇,意指以谦逊卑下的态度来修养自身品德、管理自身行为,或治理百姓、处理事务。其核心精神源自《周易·谦卦》的“卑以自牧”,强调谦逊不仅是美德,更是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和原则。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内省、克制、恭敬和以德服人的高度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

“谦牧”是一个源自《易经》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概念
    源自《周易·谦卦》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指君子以谦逊的态度自我修养、约束自身行为。
    “谦”表示谦虚,“牧”原指放牧,此处引申为自我管理,组合意为“以谦卑之心自我修养”。

  2. 扩展解释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定义为成语,形容“谦虚而有才能的人”,并附会战国时期一位名为谦牧的农夫故事,称其因虚心学习而成为典范。但这一说法未见于古籍,可能为后世引申。

二、历史用例

三、相关辨析

四、使用建议

适合用于描述谦逊自持的品德,或作为典故引用。若用于赞美他人才能与谦虚并重,需结合具体语境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闇僞背碑覆局被套毖祀百色起义不坏身怅慨阐扬代籍叨揽吊艇架蝃蝥动物园耳掴分家析産抚治改样弓力工饩韩海苏潮红岩后戒化格漶灭挥拍假门假氏骄约洁净镜光警廷空积鲙鱼恇惶酷累枯萍烂逸厉禁沥情没脚海密和平等平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侨滙气祲庆慰慴惮时过境迁説真的私赍宿素陶淑天涯若比邻同朋投环托法望诸窝里炮无天于上,无地于下霞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