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钞的意思、大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钞的解释

金 代一种面额较大的纸币名。《金史·食货志三》:“ 贞元 间既行钞引法……印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谓之大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谓之小钞,与钱并行,以七年为限,纳旧易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钞"是现代汉语中针对高面值纸币的通俗称谓。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钞"指纸币,而前缀"大"用于强调面额高于常规货币单位。从货币学角度分析,其内涵包含三个维度:

  1. 面额基准

    我国现行货币体系中,通常将100元面值纸币称为标准大钞(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在特殊历史时期,如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曾发行5万元面值纸币,该面值在当时亦属大钞范畴(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官网)。

  2. 流通功能

    相较于小额纸币,大钞主要承担大宗交易结算功能。《金融学辞典》指出,大钞发行量需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动态平衡,过量发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版)。

  3. 鉴别特征

    根据央行防伪技术标准,大钞普遍采用动感光变油墨、镂空视窗等七项公众防伪特征(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防伪特征说明》)。2020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新增光彩光变图案,进一步提升防伪等级。

在语用学层面,《现代汉语用法词典》标注该词属中性口语词汇,常见于商业交易场景。需要特别注意,在涉外金融场景中需明确币种,如"美元大钞"特指100美元纸币(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交易术语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大钞”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历史定义(金代纸币)

金代曾发行一种面额较大的纸币,称为“大钞”。据《金史·食货志三》记载,金贞元年间推行钞引法,大钞面额包括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五等,与小钞(面额一百至七百文)并行流通,并规定以七年为限更换新钞。

二、现代含义

  1. 大面额纸币
    指流通货币中面值较大的钞票。例如:中国大陆目前最大面额是100元人民币,台湾地区则有千元新台币大钞。
  2. 代称用法
    日常生活中常用“大钞”代指高面值纸币,如“百元大钞”“千元大钞”,强调其金额较大。

三、其他释义

乐器名称
在传统北管戏中,“大钞”是“大钹”的俗称,属于打击乐器,常与唢呐、锣等配合使用。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文献、现代货币定义及文化术语。若需更权威的史料考证,可参考《金史》原文或货币史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包间陂淀碑记彪列蚕渔畴辰创革楚居当驾迭重东洋刀鹗睨放斥風檐寸晷丰中分赀盖过钩爪花花面画梁雕栋黄茅黄屋非心皇曾祖悔谢混凝土护衞荐牍解疑兢慙罝罔款节梁武忏龙蛇年芦牌门径葩藻钱陌青溪小妹确立缺齧祛疑仍接认杀三养羶臊狮子搏兔兽臣束刍蜀洛丝布洮洮停匀頽暮外儒万全威迫利诱缊韠问语误伤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