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诡形的意思、诡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诡形的解释

(1).变易形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今汝造音以辞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装束奇异之人。 唐 孙樵 《序西南夷》:“尝闻化之所被,虽草木顽石、飞走异汇,咸知怀德,於是乎有殊能诡形之効祉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诡形"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不高,其核心含义指奇特怪异、不同寻常的形状或外貌。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解析和典籍用例角度详细说明:


一、基础释义

指怪异奇特的外形或形态。

"诡"本义为欺诈、违背常理,引申为奇异、不寻常;"形"指形体、外貌。二字组合强调事物外形超出常规认知,带有离奇、变幻莫测的意味。例如《文心雕龙·夸饰》中"诡形奇制",即形容器物造型奇异独特 。

二、词源与字义分解

  1. 诡(詭):
    • 《说文解字》释为"责也",本义为责求、变更,后引申为欺诈、怪异。如《淮南子·本经训》"诡文回波",指奇异的纹饰 。
  2. 形:
    • 《说文解字》注"象形也",指实体、外貌。如《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强调事物的具象状态 。

      合称"诡形",凸显反常而令人惊异的视觉形态。

三、典籍用例与引申

  1. 形容器物/生物之怪状:

    《后汉书·舆服志》载"诡形异制",描述礼器形制超越常轨 。

  2. 指虚幻不实的形象:

    佛教文献如《弘明集》以"诡形"喻指幻象,如"诡形随化,无常对" 。

  3. 文学中的修辞运用:

    古代文论常用以批评过度奇崛的文风,如《文心雕龙》称"诡巧言形",警示形式脱离内容 。

四、现代语义与关联

现代汉语中,"诡形"多用于学术或文学语境,近义词为"奇形""异相"。其内涵强调视觉上的反常性,与"诡谲""诡异"共享"诡"字的超常特质,但更聚焦于具象形态的异常表现。


参考典籍来源:

  1. 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许慎《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注本)
  3. 《庄子》(郭象注本)
  4.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校勘本)
  5. 僧祐《弘明集》(大正藏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

“诡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变易形貌
    指通过改变外貌或形态来掩饰真实意图,常见于对人物行为的描述。例如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中“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强调通过伪装达到目的。
  2. 奇形异态
    形容事物形状奇特、超出常规,或指装束怪异之人。如唐代孙樵《序西南夷》提到“殊能诡形之効祉者”,暗含对非常规形态的惊叹。

二、引申与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描述性语境,可指:

三、示例参考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体语境,可查阅《阮籍集》《孙樵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熬出头傍施剥乱必修科避正殿搏黍不见棺材不落泪长幼尘封偁述吃惊受怕窜投寸辉大众语文地理位置地震站短命房舍杠荡诡算骇惊黑日红点子红苕气花厅辉彩勦儿交公嘉悦居冠军额考述袴袜辣酱类攒犁牛骍角沦隐落便宜马坎女店主破壳千秋人物亲服让衢日火镕琢生产市镇书帽熟嘴笥椟松院缩颈鯿驼队晚育未见得闲叠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