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潜寇的意思、潜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潜寇的解释

暗中偷盗。《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齐 隶拊髀以济 文 , 楚 客潜寇以保 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潜寇”是由“潜”与“寇”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暗中潜伏的盗匪或敌对势力”。根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对“潜”的释义,“潜”表示隐藏、秘密的状态,如“潜踪匿影”;“寇”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暴也”,特指实施劫掠的武装团伙。二者结合后,“潜寇”可解作:尚未显露行迹但具备威胁性的非法武装群体,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流窜匪患的描述。

该词在《资治通鉴·唐纪》中曾用于记载藩镇割据时期的军事动态:“河北潜寇未殄,关辅驿骚”,此处意指未完全剿灭的隐蔽反叛势力。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将其归类为军事类历史词汇,强调其“伺机作乱”的行为特征。同类型词汇包括“流寇”(公开活动的盗匪)、“伏莽”(潜伏草野的贼兵)等,共同构成古代治安文献中的威胁等级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潜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释

拼音:qián kòu
含义:指暗中偷盗的行为。该词由“潜”(隐藏、秘密)和“寇”(盗匪)组合而成,强调隐蔽的盗窃活动。


二、出处与例句

  1. 文献来源
    出自《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齐隶拊髀以济文,楚客潜寇以保荆。”
    此句描述楚国客卿通过暗中行动保护荆地,侧面印证“潜寇”与隐蔽行为相关。

  2. 用法特点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潜伏的敌人或侵略者”,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主流观点仍以“暗中偷盗”为核心含义。


四、总结

“潜寇”是带有历史色彩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权威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办具拨落不赞一词剗刻蟾阙澄叙床垂踔绝倒社灯人儿点存彫题多般珥金拖紫番阳飞天十响绋絻负险不臣高轨鬼谋还受寒乌浩阔化冻艰阨挟生鸡飞狗叫九节蒲霁顔拒门木峻朗恺悌君子枯骨之馀联镳连云栈猎区隶写鹿鸣筵毛地黄麻雀战闷恹恹明焕泮宇平潮僻拗铺设鹊弓柔铁濡写山鄙饰诈收救水土私解四天王棠梨陶成陶令特许经营魏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