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艰厄 ”。
“艰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生活或境遇的艰难贫苦。例如宋代曾巩在《薤山祈雨文》中写道:“使民获善岁,而不罹于艰阨”,表达祈求风调雨顺以缓解百姓困苦的愿望。清代姚鼐的《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也提到“遭值艰厄如吾姊”,描述个人经历的生活磨难。
强调处境危险或充满挑战。如《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出使西域时“备遭艰戹”,突显其使命的险阻。唐代顾况《从军行》中的“三边正艰厄”,则指边疆战事的危急形势。
补充说明:该词存在“艰厄”“艰戹”等异体写法,但核心含义相通,均指向物质匮乏或环境险恶的状态。若需深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艰阨是一个汉字词,意为困难、险阻。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为东西部首和门部首,总计有16个笔画。它的繁体字为困艱。
艰阨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艰阨的古代字形如下:
在古代,艰阨经常用于描述战争、艰险的情景,寓意困难重重、艰阻险阻。例如,古代诗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中就有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困阨”就指的是艰难险阻的处境。
艰阨可以和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语。例如,艰巨、艰苦和险阻都是与它相关的词语。这些词汇都带有一种艰难、困苦、危险的含义。
与艰阨意义相反的词语是轻松、容易和平顺等。这些词语表示的是事情的进行没有困难和阻碍。
总结来说,艰阨代表了困难险阻的意思,可以用来形容各种艰苦的情况或者描述人们在面对挑战时所感受到的困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