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鷄飞狗叫”。犹言鸡飞狗走。 ********* 《把一切献给党·反“扫荡”》:“忽然,邻庄鸡飞狗叫,老乡们拖着孩子向庄外奔跑。鬼子又追来了。”《诗刊》1978年第6期:“前巷后巷洪水漫,鸡飞狗叫乱嘈嘈。”
“鸡飞狗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是形容混乱、喧嚣不堪的场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成语由“鸡飞”和“狗叫”两部分组成:
引申与使用场景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突发性事件引发的骚乱,例如战争、灾害或人群骚动等。例如:
近义词与用法
注意事项
需注意与“鸡鸣狗叫”区分:后者出自《孟子》,原指人口稠密、安居乐业(如),而“鸡飞狗叫”强调混乱,两者语境截然不同。
总结来说,这一成语通过动物行为映射人类社会的无序状态,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描述突发性混乱。
《鸡飞狗叫》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非常喧闹、混乱或混乱不堪的场面。通常用于形容嘈杂的声音、混乱的局面、或者突发的事件引起的骚动。
《鸡飞狗叫》的部首拆分为:
鸡(鳥)、飞(飛)、狗(犬)、叫(口)。
它的总笔画数为:
鸡(7画)、飞(9画)、狗(4画)、叫(5画)。
《鸡飞狗叫》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故事描述了一个农民将自己的鸡逼得飞上了梁,而狗受惊吠声连连的情景。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喧闹混乱的场面。
《鸡飞狗叫》的繁体字为:
雞飛狗叫。
古时《鸡飞狗叫》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可以使用传统的字形来表达,如:
鷄飛狗叫。
1. 会议现场,大家争论纷纷,鸡飞狗叫,一片混乱。
2. 买票的人排起了长队,现场鸡飞狗叫,场面十分喧闹。
1. 鸡犬不宁
2. 日久生情
3. 狼吞虎咽
1. 喧闹
2. 吵闹
3. 乱糟糟
1. 安静
2. 平静
3. 和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