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钳鎚 ”。1.铁钳和铁锤。 元 张宪 《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七月七日授冶师,手作钳鎚股为礪。”
(2).谓剃落头发,锤打身体。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 宋 苏辙 《赠方子明道人》诗:“钳鎚橐籥枉心力,虀盐布被随因缘。”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金鎞抉翳,全蒙 迦老 钳锤。” 清 郑燮 《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之二:“本分钳锤公透脱,更何了悟教诸孙。”
(3).一钳一锤。比喻严格的训练,严厉的教诲。 宋 德洪 《跋山谷字》:“ 山谷 翰墨妙天下,盖所谓本分钳鎚。”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 清 恽敬 《与来卿书》:“盖知吾壻心性豪奇,必有出流之事,故痛下钳锤耳。”
见“ 钳锤 ”。
“钳锤”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为详细解释:
字面指代
指铁钳和铁锤,两者均为金属锻造工具。例如元代张宪诗中描述锻造刀具时提到“手作钳鎚股为砺”。
工具象征
在禅宗语境中,“钳锤”比喻剃度(钳)和锤炼身心(锤),象征对修行者的点化或考验。如宋代苏辙诗云“钳鎚橐籥枉心力”,体现禅家授受的严苛过程。
严格的训练与教诲
指通过严厉手段培养人才,类似“千锤百炼”。例如明代李贽评价孔子对子贡“下钳锤”,即通过严格教导使其成长。
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锤炼
宋代文人德洪曾用“本分钳锤”形容黄庭坚的书法造诣,暗指其作品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
“钳锤”从具体工具演变为抽象的精神锤炼符号,既体现物理锻造的艰辛,也承载着宗教、文学领域对严格训练的推崇。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钳锤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钅(钅是金属的意思)和锤(锤是用来敲打的工具)。它的拆分部首是金和工,共有11个笔画。
钳锤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就是将金属材料与锤子这个工具进行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钳锤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些差异。而钳锤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即由金和工两个部首组成,笔画数目也一样。
1. 这把钳锤非常结实,可以用来敲打金属。
2. 他工匠的手艺非常高超,用钳锤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金属工艺品。
组词:钳子、锤子、钳工、锤炼。
近义词:钳、锤。
反义词:针线。
颁发颁锡暴犯砭灸辨要冰聘秉职不法貙镏打交对蹈刃不旋道舍登衍低调照片对称埵堁分寸靊霳枫实分频钢崩管护鸿慈话次黄牒节马精矿进袭揽凳浪汗烂脱辽薓灵旂柳芳历没搭煞目授歉忱奇胲清越穹门全整扇汗声训圣喆舍身求法事业心疏犷舜英朔风书帏驷之过隙宿素偷苟网巾完捐瓦尊物殷俗阜香堂小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