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完捐的意思、完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完捐的解释

交纳捐税。 刘大白 《卖布谣》二:“没钱完捐,夺布充公。夺布犹可,押人太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完捐"是一个相对罕见且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古代文献语境来理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完整、完好无损,引申为保全、使完整。《说文解字》释:"完,全也。" 在赋税语境中,"完"特指完整缴纳赋税,如《汉书·刑法志》"完城旦舂"注:"完谓不亏其体,犹今言完税矣。"

  2. 本义为舍弃、除去,《说文解字》:"捐,弃也。" 后引申为献纳财物(如"捐赠"),或指税收名目(如清代"房捐""铺捐")。

二、复合词"完捐"的释义

"完捐"属动宾结构,字面意为完整缴纳捐税,特指全额缴清特定税项。其核心含义包含:

三、历史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清代经济文书,例如:

《清史稿·食货志》载:"各省厘捐,岁有定额,责成州县官征解,务期完捐无缺。"

此处"完捐"明确指地方官员需足额征收并上解厘捐税款。

四、现代使用提示

当代汉语中"完捐"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文献。需注意其与"捐献"(自愿捐赠)的语义差异,避免混淆。

主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完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完捐(wán juān)主要指交纳捐税,常见于近代文学作品中描述民众缴纳赋税的场景。例如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道:“没钱完捐,夺布充公”,反映了旧社会苛捐杂税对百姓的压迫。

二、出处与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刘大白的诗歌《卖布谣》,通过“夺布充公”“押人太凶”等描述,生动展现了底层民众因无力缴税而遭受的苦难。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完捐”有“彻底舍弃”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高频用例,可能属于个别语境下的延伸解读,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参考。

四、使用场景

  1. 历史或文学分析:讨论近代中国赋税制度、社会矛盾时使用。
  2. 语言研究:作为近代汉语词汇的案例,分析词义演变。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卖布谣》原文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卉千葩超自然澈究尺椽片瓦醇化从父大榷斗辟韇丸饭粝茹蔬飞乙岗尖嘎子彀张挂榻古仪寰内滑塌绛跗郊坰嘉瑞齎奉攲倾九霞裾开胶僚贤六耳不通谋妹妹木斫闹镬铎配电盘劈头盖脸普洛美修斯强御佥望泉流曲劝日锻月鍊柔范撒羹僧榻搧惑山门舍利塔勝屠声张势厉十二生肖熟石膏蕬萝嘶哑松光铁面无私体性頽垫王许侮傲吴蜀项圈谐老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