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古书简因腐朽而脱漏致使文字不能衔接。 唐 杨倞 《<荀子注>序》:“独《荀子》未有注解,亦復编简烂脱,传写谬误,虽好事者时亦览之,至於文义不通,屡掩卷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简策错乱例》:“幸此文重出,而烂脱之迹,犹未尽泯,可以校正。”
“烂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古籍文献学术语(主要见于-8)
指古代竹简、木牍因腐朽断裂导致文字脱漏无法衔接的现象。例如唐代杨倞在《荀子注》中提到“编简烂脱,传写谬误”,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也以此分析古籍错乱问题。该用法属于文献考据专业术语。
现代汉语中的贬义描述(仅提及)
作为成语使用时,形容言行举止低俗恶劣、缺乏修养。例如“烂”引申为腐烂、败坏,“脱”指脱离规范,组合后表示行为下流或低劣,如“他的玩笑太过烂脱”。
补充说明
烂脱(làn tuō)一词源自于汉语口语,用于形容事物的差劲、不好或者不合格。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项活动的质量低劣,不能满足期望或者标准。
烂脱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和月(yuè)。根据火字的笔画数(4)和月字的笔画数(4),烂脱的总笔画数为8。
烂脱的繁体字为爛脫(làn tuō)。
在古代,烂脱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烂脱一词是近代汉语中的新词汇,因此没有古代的具体写法。
1. 这个产品的质量太差了,简直烂脱了!
2. 昨晚的电影太烂脱了,完全不值得一看。
烂脱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词。
例如:
烂脱货:指质量很差的货物。
烂脱影评:指对电影或影片评价很低的评论。
烂脱的近义词包括烂、差、不好等。
烂脱的反义词为好、优秀、合格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