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往常,平素,一向。《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一自相交如 管 鲍 ,宿素情深旧拔尘。”
(2).谓德高望重者。《旧唐书·李石传》:“ 文宗 自 德裕 、 宗閔 朋党相倾, 大和 七年已后,宿素大臣,疑而不用。”《宋史·张秉传》:“虽久践中外,然无仪检,好谐戏,人不以宿素称之。”
“宿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ù sù,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指长期形成的素质或品行
由“宿”(旧有的)和“素”(素质、品行)组合而成,强调人或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稳定特质,如道德品质、个性特点等。例如:“他的正直是宿素所成,非一时之态。”
使用场景:多用于评价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常见于文学或正式表达中。
表示时间上的“往常”“平素”
指过去一贯的状态或行为,如《后汉书·郑玄传》中“宿素衰落”即描述年老体衰的常态。
例句:“他宿素严谨,此次失误实属罕见。”
指德高望重的人
古代文献中,“宿素”也用于形容德高望重、资历深厚的人物。例如《旧唐书》提到“宿素大臣,疑而不用”,即指有威望的老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或语境,可参考《后汉书》《旧唐书》等文献来源。
宿素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平时的素行、行为、品格。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平时的操守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宿素的部首是宀,表示与房屋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3。
宿素一词的来源可追溯至《尚书·周书·官人决狱》。在繁体字中,宿素的写法为「宿素」。
在古代,宿素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早期的写法中,「宿」字右部的「肉」字写得更为清晰。在隶书中,「宿」的上部略微修长,下部则呈缠结状。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宿素过人的好学生。
2. 她的宿素让人敬佩。
宿素在搭配其他词语时,可以形成一些常见的词组,例如:
- 宿素良知:指一个人过去和现在的良好品行和表现。
- 宿素难移:指一个人的陋习或恶行很难改变。
宿素的近义词包括:德行、品行、操守。
宿素的反义词包括:恶行、恶德、品质不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