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寸的意思、分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寸的解释

[proper limits for speech or action;sense of propriety]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详细解释

(1).一分一寸。比喻微小。《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 唐 韩愈 《孔君墓志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二:“僕守一官,无分寸补世教,近髮有白者而已。”

(2).短暂的时间。《北史·高允传》:“ 允 闻之,谓著作郎 宗钦 曰:‘ 閔湛 所营,分寸之间,恐为 崔 门万世之祸,吾徒无类矣。’未几而难作。” ********* 《青春》:“其他风骚雅士,或秉烛夜游;勤事劳人,或重惜分寸。”

(3).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説闺房之中甚於画眉,也要有个分寸。”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他似乎怕伤她的心,很注意讲话的分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寸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抽象名词,指说话、做事时对尺度、限度的恰当把握,强调既不过分也无不足的平衡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言语或行为的适当限度或标准。例如:“说话要有分寸”“做事失了分寸”。该义项源于古代度量衡单位“分”与“寸”的组合,引申为对事物轻重缓急的精确衡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

二、词源演变

“分寸”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其中“秋毫”与“分寸”均喻指极微小的度量,后逐渐抽象化为行为准则。《汉语大词典》指出其由具体度量单位演变为抽象概念的过程。

三、引申内涵

  1. 行为准则

    指符合社会规范或道德标准的言行尺度,如《论语·学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体现的节制思想。

  2. 辩证思维

    儒家“中庸之道”与道家“守中”思想均强调“分寸”的哲学意义,即避免“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四、现代应用

在人际交往、职场沟通等领域,“分寸感”被视为情商的核心要素。例如: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为符合原则,引用来源均为权威辞书出版社,具体网页链接可参考商务印书馆官网、上海辞书出版社官网的相关书目页面)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分寸”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分寸”指在言语或行为中把握适当的限度,既不过分也不欠缺,体现人际交往的智慧与修养。其核心在于对事物轻重缓急的准确判断,例如“开玩笑不知分寸”即指言行失当。

二、词源与演变

  1. 本义:原指度量单位“分”与“寸”,比喻微小。如《战国策》中“奉我四马百人之食”以分寸形容馈赠之微薄。
  2. 引申义:自元代起逐渐用于形容言行的节制,如《西厢记》中“招祸口,不知分寸”。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四、相关注意事项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用法或现代实例,中的文学作品及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闇修败鼓之皮宝塔闭门扫迹蔽明塞聪镔刀不谐采椽裁整长溜乘号帝女桑短促端木蕻良断蓬对角线反驳烦缓渢融拊床共勉光济叟海寇寒节黑发圜钱金介讥侮忌族绝收居寡苛峻空室清野空造猎缨柳洲门功木桃烹茗偏偏倒倒迫唶将将七世子孙驱掠任政骚搅色相沈隐社翁帅由疏糲硕人琐缕讨骂亡口危朗五行生克相御希差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