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颁赐 ”。
颁锡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多写作“颁赐”,指君主或尊长将物品赏赐给臣属或晚辈的行为。以下从释义、字源、典籍用例等角度详细解析:
赏赐授予
“颁”意为分发,“锡”通“赐”,合指上位者向下赐予物品或恩惠。如《尚书·仲虺之诰》载:“式商受命,用颁赐有功”,指商汤赏赐功臣。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4940-8)
礼仪性赏赐
特指古代朝廷按礼制进行的赏赐,如祭祀后分发祭肉(胙肉),或年节时赏赐布帛、粮食。
来源:《周礼·天官·大宰》“颁其贿于受藏之府”郑玄注:“颁,分也。”
二字连用强化“自上而下分赐”的权威性。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0329-5)
《周礼·秋官·司仪》
“及礼,发币于上介,颁赐于众介。”
指外交礼仪中向使团成员分发赏赐。
来源:《周礼正义》(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5284-3)
《宋史·礼志》
“元日大朝会,皇帝受群臣贺,颁赐有差。”
记载元旦庆典后按等级赏赐群臣。
现代汉语中“颁锡”已罕用,被“颁赐”“赏赐”取代,但古文献中仍保留其原义。其词义核心始终围绕权威性分配,常见于典章制度类文献。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3459-6)
“颁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颁锡”即“颁赐”,指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或授予,常见于古代帝王封赏官职、爵位或荣誉的场景。例如: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封赏制度的具体案例,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词典。
保定宝秘鞭挞不处柴槱察探铛脚政陈省身垂柳春野祠求催钱旦旦灯夕底剭房星改土归流归根汗背心鸿条践修结发夫妻吉笄惊噪进退触篱机要绝户俊风快语宽大冷面连鱼力透纸背柳营江怒言抛舍培敦且复起浮青城轻装软溜溜入地无门商订捎话设立神秘莫测嗜利邃学所费不赀棠树讨猎条桑踢跳外禅忘乎其形王者五味神五瘟神相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