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偷苟的意思、偷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偷苟的解释

苟且。《宋书·五行志一》:“杯槃者,酒食之器也,而名曰《晋世寧》者,言 晋 世之士,偷苟於酒食之间,而其知不及远, 晋 世之寧,犹杯槃之在手也。” 唐 元稹 《赠左散骑常侍裴公墓志铭》:“急则散去,缓则偷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偷苟”属于古汉语复合词,现多作“偷且苟且”的合称,其核心含义指敷衍塞责、马虎草率的行为态度。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一、字义分解

  1. 取《汉语大词典》“偷”字第5义项:“苟且;怠惰”。

    例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穆叔至自会,见孟孝伯,语之曰:‘赵孟将死矣……其语偷。’”杜预注:“偷,苟且。”

  2. 据《辞源》释义:“草率;随便”。

    例证:《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二、复合词“偷苟”的文献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573页):

    “偷苟:苟且敷衍。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三》:‘事至则偷苟捷成而已。’”

    释义:指遇事不认真,只图草率应付。

  2. 《荀子·富国》原文佐证:

    “不恤是非,偷苟捷成之谓。”

    (意为:不顾是非对错,只求草率达成目的)


三、语义演变与同源词


四、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文言残留,现代汉语多用“苟且”“敷衍”替代。古文献中常见于批判敷衍塞责的语境,如: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偷苟图存之见,固不足与言国事。”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09.
  3. 王先谦. 《荀子集解》[M]. 中华书局, 1988.
  4.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62.
  5.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A]. //《章太炎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偷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行为上的苟且,常用来批评对道德或责任的懈怠,表现为追求短暂享乐而忽视长远后果。该词由“偷”(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和“苟”(得过且过)组成,强调对规范与原则的漠视。

二、古籍引证

  1. 《宋书·五行志一》提到晋代士人“偷苟於酒食之间”,讽刺其沉迷享乐、缺乏远见。
  2. 唐代元稹在墓志铭中描述“急则散去,缓则偷苟”,反映人们在压力下的功利态度。

三、近义词与语境 近义词为“苟且”,多用于描述消极应对责任或道德问题的行为。例如现代可类比为“敷衍塞责”“投机取巧”,但原词更具文言色彩。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目前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日常口语中极少使用。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采用更通俗的词汇如“得过且过”“短视逐利”等。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用例和现代语义分析,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黯淡滩澳甲白陶颁奬爆冷门蹩躄黜浮鏙错大辩若讷当路诞秀盗名欺世殿阙定拟断篷飞徭封畿俯角服侍丐施个案瓜代关山阻隔刮涎贵敬过手货河冲鹤仙户限解表尽盘将军辽东豕流彗里谚杪节内润千闻不如一见乾象全性乳洞入禁若合符节山高皇帝远善思烧丹少垒深望沈犀诗毫水月观音邃房贪天之功天荒地老痛痹头拨推用完洁无日诬訴向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