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聘委任。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所以明歷试,广旁求,敦行能,息驰騖也。” 宋 苏舜钦 《谘目七》:“仍辟署一二有才识晓边事者,使往来经画于 河北 、 陕西 ,庶知几变,随时制宜。”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按自隋时,海内一命之官,竝出於朝廷,州郡无復有辟署之事。”参见“ 辟除 ”。
“辟署”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中的术语,其核心含义为“征聘委任”,即由官员或地方长官直接选拔、任命属吏的机制。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唐会要》《日知录》等史料,或中提到的陆贽、顾炎武等原文。
辟署(bì sh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收拾整理官署或其他场所。具体来说,辟指的是安排、布置,署指的是官署、场所。
辟:拆分部首是辛,总笔画是7。
署:拆分部首是网,总笔画是13。
《辟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天子辟署宫廷之内。”由此可见,它起初是用来形容天子安排宫廷内部事务的。
繁体字为「闢署」。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针对「辟署」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较为繁琐。例如,「辟署」可写作「辟罏」、「辟襦」、「辟謆」等等。
1. 她花了一个小时辟署自己的书房。
2. 作为管理者,他要辟署各项工作的安排。
辟谣、辟邪、署名、署理等。
整理、布置、安排。
混乱、凌乱。
安住百鬼众魅保介卑身贱体筚篥布基纳法索逞威风持刺宠惑帝阍董统房植分贝丰爵傅满噶喇耕牛为主遭鞭杖革浊关亲汉腊呵脬火崩崩祸从口生嚄嚄基础产业警黠及溺呼船进舍女壻卷折廉洁陵遟留音机强制黔娄箝语钳赭清辩青洲钦仰犬禍柔承生姜视如陌路试効四恩溲膏韬约天业通谙同忧外命妇完结瓦影猬栗韦柔乌拉五氏乌乌武无异邪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