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基础产业的意思、基础产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基础产业的解释

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制约和关键性作用的生产部门。一般包括农业、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基础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部门集合,指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能源、装备和技术服务的生产性行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基础产业具有"保障社会再生产循环功能"和"优先发展地位"两大核心特征。

从构成体系看,基础产业包含三大模块:

  1. 资源供给型:涵盖农业(粮食生产)、能源(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建材)等基础物质生产领域,参考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2. 设施服务型:包括交通运输(铁路、港口)、信息通信(5G网络、数据中心)、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领域,依据国家发改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3. 技术支撑型:涉及装备制造(工业母机)、基础元器件(芯片、轴承)、共性技术研发等工业基础环节,援引《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该产业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基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35%-40%,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建筑、制造、服务业等下游产业的升级空间。例如特高压电网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布局,农业育种技术突破保障食品加工产业链安全。

网络扩展解释

基础产业是指支撑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其核心功能是为其他产业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和公共服务。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定义和解释,基础产业可分为以下方面:

一、基本定义

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既包括有形的基础设施,也涵盖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它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成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直接影响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

二、主要构成

  1. 基础设施
    涵盖交通设施(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工程、通信网络(5G基站、光纤)、城市公用事业(供水/电/气系统、污水处理、地铁)等公共资产。

  2. 基础工业
    包括能源生产(煤炭开采、石油炼化、电力系统)和原材料供应(钢铁、建材、石油化工),这些部门为制造业提供必需的投入品。

  3. 扩展领域
    部分定义将农业、教育、医疗纳入基础产业范畴,认为这些领域为经济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如粮食安全、人力资源培养)。

三、核心特征

四、经济作用

  1. 增长引擎:每增加1元交通投资可带动3.2元GDP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数据)
  2. 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每降低1%,可释放超千亿元经济效益
  3. 区域平衡:中西部高铁网络建设使内陆省份GDP增速提升1.2-1.8个百分点

五、发展规律

基础产业需适度超前发展,其供给能力应比直接生产部门超前5-10年。例如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投资占比已达总投资的17%,涵盖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可通过查看(百科定义)和(经济影响分析)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便签庇覆伯劳飞燕不解之仇布鲁塞尔褫褐传空黮暗稻麦搭桌等腰地保抵冲盯矃地平费力劳心丰膏高笑槁葬剐割隍陴皇直欢嬿椒花蟭蟟诘诛金黛开方破狱宽仁大度愧负郎官捩柁龙潭龙骧虎视靡遗庞眉皓发陪属萍虀婆嫂船气轮清台惹犯戎马生涯肉鞍闪熠梢条射合石脊眎掌首日封岁气天菩萨抟换堍桥未尝无储五角星[形]弦月崄纵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