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指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见《心地观经》。又指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见《释氏要览》。前者泛指世人当报之恩,后者专指僧徒当报之恩。《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更愿七祖先之,离苦生天,地狱罪苦,悉皆解脱,以此不尽功德,上报四恩,下资三有。” 唐 义净 《道希法师求法西域伤其不幸聊题一绝》:“百苦忘劳独进影,四恩在念契流通。”
“四恩”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们应当铭记和回报的四种恩德,具体内涵在不同经典和群体中存在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四恩源于佛教经典,主要分为两种解释体系:
父母恩
父母生养之恩被视为最根本的恩德。佛经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如天无边,若背弃孝道将堕入恶道,反之则获天护佑()。
众生恩
众生互为因缘,过去世可能互为父母,现世一切人的帮助皆应感恩。此恩强调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
国土恩(国王恩)
国家安定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国王(或国家)的治理与保护是修行和生活的基础。佛经提到,国王福德深厚,若以正法治世,众生皆受其益()。
三宝恩
三宝即佛、法、僧,是引导众生解脱的核心。佛教认为,依靠三宝修行能破除烦恼、成就菩提()。
僧侣特指的施主恩与师长恩
僧人需感恩施主供养衣食,以及师长传授佛法、剃度教诲之恩()。
四恩体现了佛教“知恩报恩”的伦理观,常通过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表达()。其核心理念是破除自我中心,培养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与慈悲心。
提示:若需了解更详细经典出处(如《心地观经》《释氏要览》),可参考相关佛教文献。
四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四恩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恩取自《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有四恩,此恩重于山岳。”意思是指四种重要的恩惠,即父母之恩、君上之恩、师长之恩和国家之恩。
四恩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四”的部首是“一”,拼音是“si”,总笔画数为5;“恩”的部首是“心”,拼音是“en”,总笔画数为10。
四恩一词来源于孔子的言论,强调了人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来自父母、君上、师长和国家的四种恩惠。
在繁体字中,“四恩”分别为「四」和「恩」,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论语》成书时期,其中的“四”字是以「肆」来书写,而“恩”字则是以「嗯」来书写。
这里有几个根据四恩这个词的意思构造的例句:
- 孝敬父母是对四恩最好的回报。
-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感恩国家赋予我们的四恩。
- 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因为师长之恩胜于山岳。
与四恩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
- 五恩: 指在四恩的基础上,加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恩惠。
- 父母恩: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与孝敬。
- 君上恩:指臣子对君主的尊重与感激。
近义词:
- 四种恩惠
- 四种恩情
反义词:
- 兴许
- 得罪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四恩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