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匿心的意思、匿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匿心的解释

隐瞒真实思想。 明 唐顺之 《与郭似庵巡按书》:“凡此数事,实所不敢当,非敢匿心矫跡,多为枝辞以徼避让之名,重获罪有道之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匿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隐藏真实想法或意图”,强调将内心的真实态度、动机或情感刻意 conceal 起来,不对外显露。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拆解与基本释义

    • 本义为“隐藏、躲避”,如《说文解字》释:“匿,亡也。” 引申为隐蔽不露。
    • 指内心、思想、情感,如《孟子·告子上》载:“心之官则思。”
  1. 合义
    • “匿心”即“隐藏本心”,指有意掩盖真实想法,表现为言行与内心不一致。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匿心:隐藏本心。

    例证:汉代王充《论衡·答佞》:“人主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辞丽。心合意同,偶当人主,说而不见其非,何以知其伪而伺其奸乎?由人主有以‘匿心’之患也。”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5卷,第67页。

    • 解读:此处强调佞人迎合君主时隐藏真实动机的行为。
  2. 《辞源》(修订本)

    匿心:心存隐匿,不露真情。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94页。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匿心:〈书〉隐藏本心;不暴露真实想法。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52页。


三、用法与语境


四、文化内涵

“匿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诚”的推崇(如《中庸》言“诚者,天之道”),批判虚伪与表里不一。儒家强调“君子坦荡荡”,而匿心行为常与“小人”关联,如《论语·为政》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即主张通过观察揭露隐匿之心。

参考来源: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网络扩展解释

“匿心”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含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匿心(拼音:nì xīn)指隐瞒真实思想或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常用来描述人在言行与内心不一致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出处:
    明代唐顺之《与郭似庵巡按书》中提到:“非敢匿心矫跡,多为枝辞以徼避让之名。”此句表明“匿心”用于强调不掩饰本心的态度。
  2. 例句解析:
    清代李茹旻诗作中“豪奴走匿心胆战”一句,通过“匿心”描绘了人物因恐惧而隐藏真实心理的状态。

三、语境延伸

四、相关建议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明代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襃扬卑手刀拨浪蚕母昌瑞偿死呈生騬猪仇外畜群刺打黨比典要电子模拟计算机调揭滴零搭拉分卫俯近干革高难动作够用规彩瞽聩瞽妄好官画诺坐啸嘑旦恚责健将见遗机构驎骥逆差凝聚力偏厦泼洒洽谈室诎免曲饰少少声名狼籍生杀之权世要石垠嗣音死狱隧正锁鍊遢邋陶均脱肩陀罗尼衾挖角,挖角儿妄为万事温伟籼米遐区下网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