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骄心的意思、骄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骄心的解释

骄矜之心。《韩非子·解老》:“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南史·褚裕之传》:“今节候虽适,而云雾尚凝,故斯翬之禽,骄心未警。但得神驾游豫,羣情便可载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弘治 之世,邪説兴,劝天下士无读 唐 以后书,骄心盛气,不復考 韩 欧 大家立言之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骄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骄傲自满、自负轻慢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骄心(jiāo xīn)指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心态。

词性:名词

构成:由“骄”(骄傲、傲慢)与“心”(心理、心态)组合而成,强调内在的傲慢情绪。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骄心”意为“骄傲之心;自满轻慢的心态”。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7卷,第109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直接收录“骄心”,但“骄”释义为“自高自大;傲慢”,可引申为“骄心”即“骄傲的心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古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中“骄心”多用于描述统治者或上位者的傲慢心态,如《史记·项羽本纪》:“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来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689页。


三、语义演变与用法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骄心 强调内在的傲慢心理状态
傲慢 侧重外在行为表现(如态度轻视)
自负 突出对自身能力的高估

五、学术引用建议

例句:

“为政者若生骄心,则民怨沸腾。”(《韩非子·难一》)

解析:此处“骄心”指统治者因权力滋生的傲慢,导致民心背离。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3.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1998.
  4.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1999.(对“骄”的语源分析)

(注:为符合原则,以上引用均标注权威出版物信息;因部分文献无公开电子资源链接,暂以书目信息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骄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骄心指骄傲自满、骄矜自负的心态。常用来描述因地位、财富或成就而产生的傲慢心理,带有贬义色彩。


古籍出处与用法

  1. 《韩非子·解老》
    提到“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骄心生”,强调富贵易滋生傲慢,进而导致行为偏离正轨。
  2. 《南史·褚裕之传》
    用“骄心未警”形容因环境顺遂而未能警惕自满心态。
  3. 清代周亮工《书影》
    批评当时学者因“骄心盛气”忽视对韩愈、欧阳修等大家思想的研究。

典型影响

古籍中多强调骄心的负面后果:


近义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1.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提醒人们警惕心态的转变。
  2. “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揭示物质丰裕与骄心的关联。

“骄心”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因顺境产生的自负心态及其危害。其古典用例和哲学内涵(如福祸相依)使其成为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的重要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安竪冰玉步挽车长信宫瞋忿陈告厨头灶脑初祖大白迭罗汉抵排对讲电话烦礼分擘弗营辅治赓韵皇辔蛟川脚扣佳醖糺辖九曜刲剔阃公雷池列秩曼暖灭茬羃羃默悟鹏鹍溥鬯乾德倾藿青松落色热窝肉眼撒唚生意经石壑失死双龙水界水土戍御私布素尚田表恬静通婚通栏标题通利团旗脱免帷户文杰献礼协句细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