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权度的意思、权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权度的解释

(1).权与度。测定物体轻重、长短的器具。《周礼·地官·掌葛》:“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以权度受之。” 贾公彦 疏:“使知斤两长短故也。”

(2).标准,法则。《管子·君臣上》:“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 宋 朱熹 《用前韵答方直甫》诗:“小儒谈大方、任意略权度。”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呜呼,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庻几乎寡悔矣夫。”

权衡度量。 清 唐甄 《潜书·自明》:“因师而得者,不过绳墨其身,权度其心,为君子人而止。”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致其心之明,自然权度事情,无几微差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权度(quán dù)是古汉语复合词,由“权”与“度”两个计量器具名称组合而成,本义指称量物体轻重的标准器具,后引申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准则或法度。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本义:计量器具

“权”指秤锤,“度”指计量长短的标准(如尺、寸),合称泛指度量衡标准。《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权与度。测定物体轻重、长短的量器。” 如《朱子语类》载:“权度者,铢两分寸之所由出也。”说明其作为计量基准的功能。

二、引申义:衡量准则

由具体量具引申为抽象标准,指评判事物的依据或规范。清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提出:“心能权度事情之轻重,故学莫先于明理。” 此处“权度”指通过理性分析把握事物本质的准则。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如“以法律为权度”指以法律为判断标准。

三、哲学意涵:动态平衡

儒家经典强调“权度”蕴含辩证思维。《孟子·梁惠王上》载:“权,然后知轻重”,朱熹注:“权者,称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也。” 强调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权衡,而非机械套用标准,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四、现代延伸:权衡度量

当代语境中,“权度”常用于描述综合考量行为,如“权度利弊”指权衡得失。虽非日常高频词,但在学术、公文领域仍保留其权威性表述,如政策制定需“权度多方因素”。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6卷,第1283页
  2.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权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指代
    指测定物体轻重(权)与长短(度)的器具,即权衡和尺度。例如《周礼》中记载“以权度受之”,即用这类工具进行测量。

  2. 抽象引申
    引申为标准或法则,尤其在权力行使中强调“适度原则”。如《管子》提到“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意为若标准不统一,遵循道义的人会困惑。

二、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三、使用场景

总结来看,“权度”一词兼具工具性和规范性,既反映古代度量传统,又蕴含现代管理智慧。如需进一步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砭针辩正趁坊赪虬珠出去锄食鉏耘刺邪从约长大虫不吃伏肉灯烛辉煌电闪雷鸣跌逿伏道歌颂孤削佷石和衣花仙祸门济颠经济合同浸灰谨洁谨阅玖镜积严廥聚老医少卜棱叠凉轩隶释冒荫猛戾妙艺觅觅明犀粘菌盘虞鹏翻芘乘绮美清监屈贾瑞锦饰乐说公案素裹苏坐叹息踏雨天文地理梯峤体心畏迫吴市之箫无为之治向阑小故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