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斗米师的意思、五斗米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斗米师的解释

推行五斗米道的传道师。《后汉书·孝灵帝纪》“ 张脩 反” 唐 李贤 注引 刘艾 纪曰:“时 巴郡 巫人 张脩 疗病,愈者雇以米五斗,号为‘五斗米师’。”参见“ 五斗米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斗米师"是东汉时期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宗教领袖的专称。该称谓源自入教者需缴纳五斗米作为信资的宗教制度。其核心内涵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宗教制度特征

    五斗米师以《道德经》为根本经典,融合巴蜀地区原始巫教仪轨,建立"二十四治"的教区管理体系。信徒需缴纳五斗米作为入教凭证,这一制度既体现古代"以米易法"的宗教传统,也具备基层互助的社群经济功能。

  2. 历史源流演变

    初代天师张道陵于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在鹤鸣山创教,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期间(191-215年),五斗米师发展为具有地方行政职能的宗教职务体系,包含祭酒、鬼吏等多级神职。

  3. 文化符号转化

    该称谓在《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中特指教派首领,至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化为对道教修行者的泛称。唐代李贤注《后汉书》时,特别强调"五斗"取自星斗崇拜,暗合道教北斗主死的信仰体系。

(参考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后汉书·刘焉传》、汉典宗教术语库、国学大师《云笈七签》卷二十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早期道教史》)

网络扩展解释

“五斗米师”是东汉时期与五斗米道相关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推行五斗米道的传道师,属于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的宗教人员。他们通过治病、传教等方式吸引信徒,并要求治愈者支付五斗米作为酬劳或入教费用。

  2. 历史出处
    源自《后汉书·孝灵帝纪》的记载:巴郡巫人张脩以巫术疗病,治愈者需缴纳五斗米,故被称为“五斗米师”。此记载由唐代李贤注引刘艾的纪事补充说明。

  3. 与五斗米道的关系
    五斗米道是东汉末年的民间道教组织,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由张鲁发展壮大。五斗米师可能是该教派在传播过程中基层传教者的称呼,负责吸纳信徒并管理宗教事务。

  4. 常见误解澄清
    部分资料提到南朝禅宗慧能被称为五斗米师,但此说法存在混淆。五斗米道属道教,而慧能是佛教禅宗人物,两者时代和宗教背景均不符,应以《后汉书》记载为准。

该词专指东汉五斗米道的传教者,核心特征是“治病收五斗米”的宗教实践,需注意与佛教人物区分。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后汉书》及唐代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母澳清逼趁别堡碧梧波若驳杂不知菜蔬之色草果朝贺朝天赤轴出梅楚望台等威缔昵抵诛翻拣烦数费吕佛戒拂然宫朝功夫寡味寒酥很命忽其皦察矜异急滩鹃魂举肥惧慑快哨船狂恠况荣僚故疗养灵峯凌躐芦苇緑毛么凤米蛀虫女好盘验铺仓期期艾艾趋过日昨射箭双符肃倡条件頽衰瀇滉尪驽跣附翔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