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娉娉褭褭 ”。
“娉娉嫋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pīng pīng niǎo niǎo,主要用于形容女子体态轻盈、姿态柔美的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通过叠字“娉”和“嫋”强化了柔美轻盈的意象,常用来描述女性行走或动作时的优雅婉约,既有视觉上的曼妙感,又带有动态的韵律美。
出处与文学背景
其最早可追溯至《诗经·秦风·威仪》中的“娉娉嫋嫋,美目盼兮”,后经唐代诗人杜牧在《赠别》中化用为“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进一步强化了少女青春娇柔的形象。
使用场景
既可形容舞台表演中女子的灵动舞姿,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例如:“她娉娉嫋嫋地穿过庭院,宛如画中仙子。”此外,宋代姜夔在《虞美人·赋牡丹》中以“娉娉嫋嫋教谁惜”借花喻人,扩展了其诗意表达。
近义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反义词则如“笨手笨脚”。需注意“嫋”字在部分文献中写作“褭”,属异体字,但含义相同。
总结来看,这一成语通过叠词和古典文学传承,生动刻画了女性柔美轻盈的气质,兼具文学性与画面感。
《娉娉嫋嫋》是指女子行走时的轻盈和曼妙的样子。这个词形容女子的步态轻灵、柔美,给人一种优雅和温柔的感觉。
《娉娉嫋嫋》由两个部首组成:女并一个由三点组成的部首对立组合。其中第一个字符“娉”有14个笔画,“嫋”有15个笔画。
《娉娉嫋嫋》一词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中用到了许多形象美丽的词语,如“娉娉嫋嫋”,以表达对杨贵妃婀娜多姿的赞美。
在繁体字中,娉娉嫋嫋的写法是「娉娉軟軟」。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娉娉嫋嫋的娉字由女子旁樽并旁后接凡旁,嫋字由女子旁舌旁后接卑旁。
她走路的姿态娉娉嫋嫋,像一朵盛开的花。
娉娉、嫋嫋、娉婷、娉娩、嫋娜、婀娜、萦回娉娉。
轻盈、曼妙、柔美、婀娜、姿态优美。
笨拙、粗糙、沉重、僵硬、不优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