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襦褲讴的意思、襦褲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襦褲讴的解释

1.同"襦袴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襦褲讴"(亦作"襦袴歌"或"襦裤谣")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性词语,特指百姓为颂扬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泽民生而创作的歌谣。其核心含义与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襦(rú):短衣、短袄,泛指百姓日常所穿上衣。
    • 褲(kù):同"裤",下衣,代指基本衣着需求。
    • 讴(ōu):歌唱、歌颂。

      字面直译:歌颂(使百姓)有衣可穿的歌谣。

  2. 完整词义

    指百姓因地方官施行善政(如减轻赋税、改善民生),生活得以温饱后自发传唱的颂歌,象征对清廉有为官员的感激与赞美 。


二、典故出处与历史背景

此词典出《后汉书·廉范传》:

东汉蜀郡太守廉范废除当地夜间禁火旧令,允许百姓储水防火,并推广"火井"(天然气)煮盐。百姓获益后作歌赞颂:

"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

(廉叔度来得太晚!不禁火令,百姓安居乐业。过去衣不蔽体,如今竟有五条裤子!)

后世遂以"襦褲讴"代称此类颂扬德政的民谣 。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德政的象征

    "襦褲"代表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官吏若能满足百姓温饱,即被视为仁政,故该词成为"良吏治绩"的代名词 。

  2. 民意的表达

    强调歌颂源于民众自发,体现传统政治文化中"民心向背"对官员评价的重要性 。

  3. 文学化用

    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唐代白居易《醉后狂言》:"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暗含"襦褲"之思 。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收录"襦褲讴"词条,释义为:"称颂地方官吏惠民德政的歌谣。"(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后汉书·廉范传》

    原始典故出处,载于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襦褲"喻指"百姓基本生活保障"(商务印书馆,2014)。

  4.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

    分析"襦褲"在政治文化中的符号意义(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五、现代应用示例

该词今多用于历史、文学研究领域,如: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中化用典故:"公家退食听莺语,正是襦袴歌成时。"

借"襦袴歌"暗喻理想中的治世景象 。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 范晔. 《后汉书·廉范传》. 中华书局, 1965.

: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14.

: 黄金贵. 《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襦褲讴”的词义解析如下:

1.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rú kù ōu(注音:ㄖㄨˊ ㄎㄨˋ ㄡ),由“襦”(短袄)、“褲/袴”(古代指套裤)、“讴”(歌颂)三个字组成,均为左右结构汉字。

2. 词义解释
该词是“襦袴歌”的异写形式,指古代百姓对官员德政的称颂歌谣。典故源自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时,因废除旧制、便民利民,百姓作《五袴歌》赞其政绩,后以“襦袴歌”代指此类颂扬。

3. 文学出处
宋代诗人王禹偁在《送陈侯之任同州》中写道:“当有襦袴謳”,借典故表达对地方官员勤政爱民的期许。

4. 相关词语

提示:该词属于生僻古语,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文献或诗词引用中。如需进一步了解“襦袴歌”典故,可参考《后汉书·廉范传》。

别人正在浏览...

鼻洼拨棹子长春不老尝秽称斤掂两澈透迟晦弛谬出兑大饼黨難丁内艰丁田顿递酒鰐浪泛应曲当飞奔锋石耕渔规程皓齿青蛾鹤厀降年健身操假球救寒莫如重裘急言跼蹄孔方兄夔府苦惜兰言连緜字里役缦密米巫墨债山积溺沈判令披示扑邓邓请帖奇袭曲承穑人穑事尸居余气石枕伺瑕抵蠙送寒衣碎石夙龄踏跶田假土塑往化雾敞仙凫香屑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