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tile effort;fruitless labor]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
徒劳跋涉
空自劳苦;白费心力。《后汉书·朱浮传》:“尚书令 侯霸 奏 浮 败乱 幽州 ,构成 宠 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但暗诵此经,而不得要道,直为徒劳耳。”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子京 於文字,其实处不及古人,而专以易置字语为新,徒劳甚矣。” 清 陈维崧 《望海潮·胥门城楼即伍相国祠展谒》词:“ 西子 笑时, 包胥 哭后,霸 吴 入 郢 徒劳。颯沓响弓刀。”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不必多问,问了也是徒劳!”
“徒劳”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白白耗费精力却无收获”的行为或结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徒”意为“空、白白地”,“劳”指“劳动、努力”,合起来表示“空费力气”。例如:“他试图说服对方,但最终徒劳无功。”
词性及用法
近义词与反义词
语境与例句
文化内涵
该词常隐含对“方向错误”或“方法不当”的批评,强调行动前需审慎规划,避免盲目努力(如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场景,我将补充分析。
徒劳(tú láo)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所做的事物没有任何效果或结果,是白费力气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徒字由“彳”(chì)部和“走”(zǒu)部组成,其中“彳”部为左边的部首,表示走路的意思,带有行动的概念;“走”部为右边的部首,表示步行。整个字共有八画。
来源:徒劳一词最初出现在《庄子》这本古老的道德哲学著作中。《庄子》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国人庄周(庄子)写成的一本有关思想与人生的书籍。徒劳被用来形容人们追求功名利禄和物质财富的行为是徒劳无功的。
繁体:繁体字“徒勞”与简体字“徒劳”的意思完全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徒字最早的写法是“彖反文一”形,意为奔走前进,代表行人。而后来出现的“徒”字写法则采用了“彳”(chì)部,表示步履,表示一个人在走路。
例句: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徒劳无功。
组词:徒劳无功、徒劳无益、高枕无忧(反义词)、得到成果(近义词)。
注:本回答是基于文化常识和预训练模型生成,可能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