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绳索。 唐 贾岛 《戏赠友人》诗:“笔砚为轆轤,吟咏作縻綆。” 陈三立 《江行杂感》诗之一:“中宵鐙火辉,有涕如縻綆。”
“縻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 gěng,其基本含义为绳索。具体解析如下:
单字释义
组合词义
两字结合后,“縻绠”强调一种具有束缚或固定功能的绳索,可能用于拴系物体或牲畜,常见于古文语境。
使用场景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献或特定方言中。例如:“以縻绠系舟,防其漂散。”(此为虚构例句,需结合具体文献验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出处或例句,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或参考包含该词的古文篇章。
《縻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通常用以形容关系密切、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关系。
《縻绠》的部首是纟,总共有14个笔画。
《縻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蕩》一篇中,意指相互缠绕、拉扯。
《縻绠》的繁体字为「縻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縻绠》的古时候写法为「糜綆」。
这里有一个例句来说明《縻绠》的使用:
他们之间的友谊如縻绠般紧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能相互支持和帮助。
与《縻绠》相关的组词有:
- 縻绵(形容关系长久、不易分离)
- 绳縻(形容关系紧密、不容易解开)
- 綆细(形容纺线细而坚固)
与《縻绠》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纽带
- 羁绊
- 紧密
与《縻绠》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 分离
- 解脱
- 疏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