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探汤的意思、探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探汤的解释

(1).探试沸水。喻炙热。《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唐 柳宗元 《夏夜苦热登西楼》诗:“探汤汲阴井,煬灶开重扉。”

(2).探试沸水。形容戒惧。《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汉 张衡 《同声歌》:“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晋 傅玄 《和班氏诗》:“ 秋胡 见此妇,惕然怀探汤。”

(3).探试沸水。比喻艰难痛苦之境。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中原初纵燎,下国竟探汤。盗据 三秦 地,兵缠八水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探汤"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试探沸水,比喻接触极危险的事物或对危险之事保持高度警惕。以下从释义、典故、用法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础释义

  1. 字面义

    "探"意为试探、触碰;"汤"古指沸水(《说文解字》:"汤,热水也")。合指用手试探滚烫的水,引申为冒险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28页)

  2. 比喻义

    形容触及极危险之事,或对邪恶、灾祸等保持警觉,如"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453页)


二、典故溯源

此词典出《论语·季氏》: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意为见到善行应积极追随,见到不善之事要像躲避沸水般迅速远离,强调对危险的敏锐规避。

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


三、用法与延伸

  1. 警示危险

    如《汉书·礼乐志》:"如探汤蹈火,危殆之忧",形容处境凶险。

    来源:《汉书注》(中华书局版,卷二十二)

  2. 道德隐喻

    宋代理学家程颐释:"探汤者,不欲须臾留也",主张对恶行须即刻远离。

    来源:《二程遗书·卷五》


四、现代应用

该词今多见于书面语及成语"赴汤蹈火"("汤"同指沸水),强调不畏艰险,但"探汤"本身更侧重对危险的警惕而非主动承担。

例: "面对诱惑,当有如探汤之戒。"


参考资料(权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论语·季氏》(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汉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二程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文献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可于各大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上述书目。)

网络扩展解释

“探汤”是一个多义成语,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1. 本义与历史渊源
源于古代法律审判方式,指将手伸入沸水以验证清白(如无罪者手不烫伤)。这一过程引申为“通过实践探究真相或动机”。例如,在纠纷中需深入调查时,可用此词形容。

2. 古籍中的引申义
•形容炙热
《列子·汤问》用“及其日中如探汤”描述正午太阳的酷热,此处“汤”指沸水。
•比喻戒惧心态
《论语·季氏》中“见不善如探汤”比喻遇到恶行时应如触碰沸水般迅速避开,表达警惕与畏惧。
•指艰难处境
唐代韦庄诗句“下国竟探汤”以探汤喻指国家陷入困苦境地。

3. 古今词义演变
古汉语中“汤”多指热水(如《两小儿辩日》),现代汉语则主要指食物汤汁。因此“探汤”的原始物理动作含义在现代已较少使用,更多保留比喻义。

提示: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日常使用需注意搭配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跋敕剥人飚车宾次冰胡儿宾语勃缪不调尘堁趁时川谷春梢辍职调猱酿旦俄景翻陈出新方水放玩丰崇鬲津跟斗翻公孤古月轩含牙戴角鸿绪后湖幻海嚾流家伙点佳言齌怒鸡豚之息客服亏蔽老油子两畿廉监伦辈鹿驯豕暴没趣庙濯墓圹评头论脚千愁万绪樵侣磬甸清富岂徒全跏趺坐乳臭三日成魄闪痛实底死直松篁天香国色亡国奴乡地庠斆仙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