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称量。《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贫且贱。及长,尝为 季氏 吏,料量平。”
(2).估计;猜度。 唐 李涉 《送颜觉赴举》诗:“ 颜子 将才应四科,料量时辈更谁过。” 清 姚念曾 《一枝春》词:“料量心事,算情重,也难凭据。” 叶敬常 《和哲夫罗冈探梅原韵》:“冥想幽香终我与,料量寒萼为君开。”
(3).安排;处理。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汝一切料量安妥后,即载其槥回 苏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金凤 媳妇是个细腻风光,便叫他料量盐米。” ********* 《致国6*民6*党党员书》:“﹝ 孙文 ﹞乃命 汪精卫 至 上海 ,料量此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料量汉语 快速查询。
“料量”是一个多义性较强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指对物品进行称重或测量,具有实际操作的物理属性。
例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描述孔子担任仓库管理员时公平称量粮食的情景。
词源延伸:结合“料”的本义(从“米”与“斗”,表示用斗量米),“料量”可视为同义复词,强调精确计算的动作。
指对事物或情况进行主观判断或推测,带有抽象思维性质。
例证:唐代李涉《送颜觉赴举》中“料量时辈更谁过”,意为推测同辈中无人能超越颜觉;清代姚念曾词作“料量心事”则体现对情感的揣度。
指对事务进行筹划或管理,侧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证:清代陈裴之《香畹楼忆语》中“料量安妥后,即载其槥回苏”,描述妥善处理后事的场景。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了古籍用例及词典解析。
《料量》(liào lià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有着多重含义。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解析。
《料量》的第一个字是“料”,它的拆分部首是“斗”,表示与量相关的意义。它由“木”和“卩”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料量》的第二个字是“量”,它的拆分部首是“里”,表示与度量相关的意义。它由“里”、“口”和“人”三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2个笔画。
《料量》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形成于商周时期,用来表示对物品的估量和估计。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料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料」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一个类似「斗」的形状,下部分有一个点。「量」则与现代写法相似,上部分有三个横线,下部分为「里」的形状。
1. 我无法准确地料量这个项目的难度。
2. 她的眼神中透露着深深的料量。
料量:估量、品评、评估
自量:自我评价、自我估量
量杯:度量器、量筒、量器
估量、预测、判断、评估
准确、精确、确切、确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