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纤巨的意思、纤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纤巨的解释

犹巨细。谓大小事情。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钟陵 ﹞平 江西 时,见一 王处士 善筮,自云授《易》于至人,纤巨如见。” 宋 叶适 《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授承事郎,签书 南康军 判官,政纤巨一佐其守。”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叩以家事,内外纤巨,无不了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纤巨"是一个文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事物或事件的细微与重大,强调对大小、轻重、主次等不同层面的全面观察或处理。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1. 细微与重大

    指代事物中细小的部分和重大的部分,涵盖整体与局部、次要与主要。

    典籍出处:

    《后汉书·律历志下》:"纤巨之度,表里之验,皆有效焉。" (意为:细微和重大的尺度,表面和内里的验证,都有效用。)

    此处的"纤巨"指代历法测算中需要兼顾的各类大小参数。

  2. 全面、无遗漏

    引申为事无巨细,强调对事物所有层面的周密考量。

    例证:

    宋代王安石《周礼义序》:"纤巨毕备,本末具举。" (指《周礼》内容详尽,大小事务皆完备,根本与细节均顾及。)


二、语用特征

  1. 对立统一性

    "纤"(细小)与"巨"(巨大)构成反义复合词,体现古代汉语中通过对立概念表达完整范畴的语言特点(类似"长短""得失")。

  2. 文言书面语色彩

    现代汉语中多用"大小""细节与全局"等表述替代,但"纤巨"仍用于强调严谨考据或历史语境的文本中。


三、近义辨析

词汇 核心差异 示例
纤巨 强调微观与宏观的系统性 "考订文献,纤巨必究。"
巨细 侧重体量差异,中性描述 "事无巨细,皆亲自过问。"
毫末 仅指极端细微处 "不遗毫末之微。"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纤巨"为:"细小和巨大。亦泛指各种事情的大小轻重。"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纤"读xiān(非qiàn),释义:"细小;细微。与'巨'相对。"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卷十二·律历志中原文用例,为经典书证。


通过典籍原句与权威辞书互证,可明确"纤巨"的语义核心在于统括事物不同尺度,常用于描述治学、理政或技术实践中的周密态度。其价值在于凝练表达"见微知著"的认知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纤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该词意为“巨细”,即涵盖所有大小事务。其中“纤”指细小、细微,“巨”指庞大,二者结合表示从微小到重大的一切事物。

  2. 字义分解

    • 纤(xiān/qiàn):本义为细小(如“纤尘”)或拉船的绳子(如“纤绳”)。
    • 巨(jù):指“大”,如“巨轮”“巨幅”。
  3. 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提到“纤巨如见”,形容洞察事物巨细无遗;
    • 清代无名氏《后会仙记》用“内外纤巨”描述对家事的全面了解;
    • 明代于慎行的诗句“大块陶万籁,纤巨固殊音”也体现了其涵盖范围。
  4. 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或强调全面性的语境,如“处理事务纤巨无遗”。

  5. 总结
    “纤巨”属文言词汇,强调包罗万象的视角,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涵盖范围。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兽樽保养贲鼓鬓脚潮闷朝祥传教师大秋凋换房望峯巘该理干风寒蝉僵鸟豪篇横入鹤羽洪恩洪远黄狖胡花会醼笺传疾驰几阁进舟九通枯榆粮长零丁孤苦林务员榴花天酒毛边纸孟织你懑尼寺潘泔青篠箔穷困潦倒绮霞屈伏若淑伞兵饰情矫行势业受籙双头花泰半通率桐杖统治者投林外关王魁负桂英微验温序须物候无盐不解淡乡下老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