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起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字面解释
指“起身舞蹈”,即从静止状态开始跳舞的动作。例如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动作场景
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宴会、仪式或即兴表演,如《国语·晋语二》记载“优施起舞”的典故。
象征奋发精神
源自“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比喻志士珍惜时间、刻苦自励。如纳兰性德诗句“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现代扩展义
可表达活力、自由或情感释放,如“让思想和露珠、百合起舞”。
类型 | 示例 |
---|---|
文学描写 | “姑娘们伴随乐曲翩翩起舞” |
励志表达 | “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进步显著” |
艺术表演 | “舞台上天女起舞,台下观众沉醉” |
“起舞”既有具象的舞蹈动作描述,又承载文化典故中的励志内涵,现代语境中还可延伸至情感表达或艺术表现。其词义随语境灵活变化,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
起舞这个词的意思是开始跳舞或起舞蹈动作。在中文中,起舞通常表示兴高采烈地跳舞或欢快地舞蹈。
起舞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走” 和 “衣”,读音分别是“zǒu”和“yī”。根据这两个部首,起舞的五笔字形输入法的编码分别是12254、145255。
起舞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起舞的字形逐渐形成,表示人们跳起舞蹈的姿势。在繁体字中,起舞的字形保持不变,仍然是「起舞」。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起舞在古代的写法是「起舞」,没有经过简化。古代的字形保留了更多的笔画,给人一种古朴而繁复的美感。
1. 她听到了喜讯,高兴得跳起舞来。
2. 欢乐的音乐响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起舞。
起久对
起跑
起飞
起源
起伏
起舞的近义词有翩翩起舞、欢快起舞、活跃起舞。
起舞的反义词是停止舞蹈、停下脚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