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廛布的意思、廛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廛布的解释

古代官府征收的商贾储货邸舍和居住房屋之税。《周礼·地官·廛人》:“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 郑玄 注:“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 孙诒让 正义:“ 江永 云:‘廛是停储货物之舍,卖者买者皆有之,今时谓之栈房。卖者肆中不能容,则停储货物于廛,买者当时不能即运,又或储之以待时鬻,亦须廛。此廛是官物,故当有税。’案 江 説固是,但市肆狭隘,止容贩物,商贾之家人或於肆外近市之地别居者,则亦当纳廛布,犹农民之受廛者有里布,则廛固不徒储藏货物之舍矣。”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典礼》:“廛布者,商贾所居屋税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廛布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官府对市集中商铺征收的税赋。该词由“廛”与“布”组合而成:

  1. “廛”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为“一亩半,一家之居”,原指百姓居住的房屋,后引申为市集中的货栈、店铺,如《孟子·公孙丑上》载“市廛而不征”,指对商铺免税。

  2. “布”的特殊含义

    此处“布”并非织物,而是指货币。先秦时期以布匹为交易媒介,《诗经·卫风》有“抱布贸丝”之句,汉代学者郑玄注《周礼》时明确“布,泉也”,即“布”通货币。

  3. 廛布的制度内涵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其中廛布特指官府对市肆房屋征收的场地税。唐代贾公彦疏解称:“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即经营场所的使用费。

  4. 历史演变

    此税制始见于西周,秦汉后逐渐被“市租”“店课”等名目替代,但宋代《宋史·食货志》仍有“城郭之赋,宅税、地税、廛布之属”的记载,可见其影响延续千年。

文献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廛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税收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廛布是古代官府向商贾征收的税种,主要针对货物储存的邸舍(类似仓库或商铺)以及居住房屋征税。其名称中的“廛”指代商贾储货或居住的场所,“布”则指代钱币或税收。

2.历史来源

根据《周礼·地官·廛人》记载,廛布是周代市税的一种,与“絘布”“緫布”“质布”“罚布”等并列,由专职官员“廛人”征收,最终上交国库(泉府)。

3.用途与功能

4.相关文献注解

5.字义分解

廛布体现了古代政府对商业流通环节的税收管理,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概念。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背景,可参考《周礼》及相关注疏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蒿百层八象卑院宾道博采不好过侧迟蝉蜎谶辞城角赪頩尘鞅痴妒大夫枝大恺电力堆房鹅王发吐飞章腐勦官罢关防盆儿蛊弊国容黄帝内经惶遽稽古锦缠头就抚镌凿军持钧座空牀捆住手脚临硎郦生龙去鼎湖鲁馆明靡穆行内等子妞儿盘深漂梗谱第孅儿劝告屈腰蕊粉石鳖十恶不赦霜醉水阴脱度唾涕无二诺翔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