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除官职。 唐 耿湋 《春日即事》诗之二:“家贫僮僕慢,官罢友朋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官罢得丝髮,好买百树桑。”
(2).听凭官方断结。与“私休”相对。《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瘴气,駡是駡了个破米糟糠,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摔碎了的那院子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官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指官员被罢免或主动辞去官职。这一用法多见于唐代诗文,例如:
指通过官府公断解决民间纠纷,与“私休”(私下和解)相对。例如: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历史文献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或案例,可参考《全唐诗》《儿女英雄传》等原著。
《官罢》是指官员被罢免或解职的意思。
《官罢》的拆分部首是宀(宀字头)和罒(网字旁),总共有11画。
《官罢》一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在早期的汉字中,宀表示房屋,而罒表示网,结合在一起,表示有人被罢免出官罢职。
《官罢》的繁体字为「官罷」。
在古代写法中,「官罢」的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形态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趋势。但总体来说,它的含义和用法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1. 他因为贪污被判官罢,失去了官职。
2. 这位部长由于丑闻曝光,不得不自动官罢。
官员、官职、罢免、解职、政府、官府、下诏、公职、追罚
解雇、撤职、革职、开除、免职
晋升、提拔、任命、就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