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章的意思、飞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章的解释

(1).报告急变或急事的奏章。《后汉书·李固传》:“以 固 为议郎。而阿母宦者疾 固 言直,因诈作飞章以陷其罪,事从中下。” 唐 元稹 《阳城驿》诗:“飞章八6*九上,皆若珠暗投。”

(2).迅急上奏章。《后汉书·蔡邕传》:“ 璜 遂使人飞章言 邕 质 数以私事请託於 郃 , 郃 不听, 邕 含隐切,志欲相中。”《旧唐书·刘悟传》:“ 从諫 深知内宫之故,乃自 潞府 飞章论之曰:‘臣闻造伪以乱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况天下皆知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一旦有事疆伤,飞章入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飞章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飞章是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两层含义,均与古代文书传递和司法制度相关:


一、本义:急速送达的奏章

指古代通过驿马快速传递的紧急奏章或文书。此类文书多涉及军情、灾异或重大政务,需加急呈报朝廷。

例证:

《后汉书·李固传》记载李固遇害前“飞章言固罪”,即指加急奏章。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李善注引《晋阳秋》称“飞章交驰”描述文书快速传递的场景。


二、引申义:匿名诬告文书

因“飞章”具有“快速隐秘传递”的特点,衍生出“匿名诬告信”的含义,特指不经正常程序、意图陷害他人的告发文书。

例证:

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惠栋注,指出东汉时“飞章”即匿名诽谤文书。

《明史·刑法志》提及奸徒常以“飞章”诬陷良善,扰乱司法。


词源与演变

“飞”喻指迅疾,“章”指官方文书。该词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至明清。其负面含义(诬告)的生成,与古代匿名举报制度(如汉代的“投书”、宋明的“谤书”)密切相关,反映了文书传递机制被滥用的现象。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飞章"词条
  2.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六十三
  3. 《文选注》(四库全书本)卷二十五
  4.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史》(张晋藩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三章

网络扩展解释

“飞章”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既指紧急的文书形式,也指快速上报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具体解释

  1. 名词用法:指报告突发事件或急务的文书

    • 例:《后汉书·李固传》记载“诈作飞章以陷其罪”,唐代元稹诗“飞章八九上”均描述此类紧急奏章。
  2. 动词用法:表示迅速上奏的行为

    • 例:《后汉书·蔡邕传》提到“使人飞章言邕”,《旧唐书》中“飞章论之”均体现快速呈递奏章的动作。

三、历史背景与应用

四、关联成语

作为四字成语时,“飞章”保留原义,强调文书的紧迫性,如“飞章告急”。其结构符合汉语中“动词+名词”的常见搭配模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篇章或唐代诗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按决败衣悲愤诗蚌埠市编柳玢璘单父琴长策宠数大谬不然得标点首断火锻铁飞光服过鈇质高掇回报昏夕狡竖疾苦饥匮景观旧制捐躯报国驹驹濬齐楷正冷加工粝食粗衣罗闉庙谋瞄准谋道判断力泼风刀启殡起任禳灾衽席之爱三番两次三惑三匡栏擅师生硬申理石层食褐示怀率土大将军松江鲈温席缊着偓促衔恩消伏歗咏斜度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