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涖官的意思、涖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涖官的解释

任官。《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孔颖达 疏:“涖,临也;官,谓卿、大夫、士各有职掌。”《汉书·杜钦传》:“不孝,则事君不忠,涖官不敬,战陈无勇,朋友不信。” 清 方苞 《两朝》:“臣伏念自我皇上御极以来,凡所以敬天勤民涖官修政,以推广先帝遗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涖官(lì guān)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官员到任、就职,强调亲临职位履行公务的正式性与权威性。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及用法角度分层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到职视事

    指官员正式抵达任职地点并开始处理政务。《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到职;居官”,强调实际到任的行为。例如:

    “新刺史涖官,首察吏治。”

    (新任刺史到职后,首要考察吏治情况。)

  2. 统辖治理

    引申为官员在其职位上行使管理职权。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涖”为“临也”,含“居高治下”之义,体现权力行使的主动性。


二、字源分解

二字组合凸显亲临职位、履行官责的行为内涵。


三、古籍用例佐证

  1. 《礼记·曲礼上》:

    “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排列朝班、治理军队、到职执法,若无礼制则威严不立。)

    此处“涖官”与“行法”并列,强调官员依法履职的庄重性。

  2. 《北史·李灵传》:

    “帝曰:‘……卿欲涖官,朕即除授。’”

    (皇帝说:“……你若愿就职,朕即刻任命。”)

    体现“涖官”与官职授予的直接关联。


四、异体字与演变

“涖”为“莅”的异体字,古籍中二者通用。现代汉语以“莅”为规范字形(见《通用规范汉字表》),故今多写作“莅官”,但释义不变。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礼记》(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4. 《北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通用规范汉字表》(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 或“国学大师”http://www.guoxuedashi.com 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涖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官吏履职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2.延伸含义

3.相关对比

4.使用场景

“涖官”是古代对官吏到任并行使职权的统称,包含到临、监督、管理等多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鞭笋伯格长亳宫毳冠蹙鬐达天雕被递递顶颠藩伯蜂攘风闻风砚榦河割包剪缕购书挂耷归程国相寒鷃何独横流迦布德迦郊郛羁畜结聚襟怀洒落金检禁狱九重泉良筹流郑论隲緑意漫糊毛边茅轩盟首墓木拱矣青雀门七升之布畦町驱骋鹊梁人浮于事任事仁事塞曲食日首屈一指睡脸髫髻吐法退让贤路委佗文墀无心想崄特洗宝装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