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絃桐的意思、絃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絃桐的解释

汉 桓谭 《新论》:“ 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响,音容选和。” 李善 注:“絃桐,琴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絃桐,汉语复合词,由“絃”与“桐”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中国古代弦乐器,特指以桐木为材质制作的琴类乐器。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历史应用三个维度解析:

  1. 词义解析

    “絃”通“弦”,指琴弦或弦乐器部件,《说文解字》释“弦”为“弓弦也”,后引申为乐器的丝线振动发声部分。“桐”即梧桐木,古代以其木质轻韧、纹理均匀的特性为制琴良材,《齐民要术》载“琴瑟以桐为材,取其声清”。二字组合凸显乐器的材质与发声原理。

  2. 文化象征

    絃桐在文学中常代指古琴,承载文人雅士的情志寄托。如《文选·王粲〈七哀诗〉》“絃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以琴音喻心境。唐代刘禹锡《调瑟词》“朱丝二十五,阙一不成曲”,亦以絃数暗喻絃桐的形制规范。

  3. 历史应用考据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可溯至上古制琴传统。宋代《梦溪笔谈》详述桐木“阳面为琴底,阴面为琴面”的工艺考究,印证絃桐制作的科学性。明清琴谱多强调“桐材择百年以上者为佳”,体现材质选择标准。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作为文化符号仍见于传统音乐研究及古诗词阐释领域,具有鲜明的历史层积特征。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絃桐”是汉语中琴的别称,其含义和来源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词源与构成
    “絃”指琴弦,“桐”指桐木(古代制琴的主要材料)。该词源自汉代桓谭《新论》记载:“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意为神农氏用桐木制作琴身,以丝线为弦,后以“絃桐”代指琴。

  2. 文学应用
    这一别称常见于古典文学,如南朝谢庄《月赋》中“於是絃桐练响,音容选和”,李善注释直接指明“絃桐,琴也”,体现其作为雅称的文学色彩。

  3. 材质与形制关联
    琴的面板多采用桐木(因木质松透利于共振),琴弦早期为丝制,后演变出金属材质,因此“絃桐”一词既概括了琴的材质特性,也呼应了传统制琴工艺。

该词通过材料(桐木)与部件(琴弦)的组合指代琴,属借代手法,多见于古籍与诗文,承载了中国古代乐器的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拜觐北人鞭丝别变避马不见圭角超迈琛寳城市居民车叶春风一度丹徒布衣彫镂荳蔻都厅遁夫非惟粉父伏女歌拍圪针共喻官架子禾稻和风奸本江涘矫匡吉令令救时厉俗科法昆蹏廊庙志讄祷凉声离合诗纶扉论剑论堂闷雷明鉴磨湼捻转儿凝眺蜣螂谦和穷期三马同槽珊瑚礁身光时殊风异水钹速严镋钯贪贜坏法讨幽问学先请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