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食的意思、器食的详细解释
器食的解释
谓一盘食物。《汉书·郑当时传》:“其餽遗人,不过具器食。” 颜师古 注:“犹今言一盘食也。”
词语分解
- 器的解释 器 ì 用具的总称: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器小易盈。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器官。消化器。 人的度量、才干:器度。器量(刵 )。器宇。器质。大器晚成。 重视:器重。器敬。
- 食的解释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专业解析
"器食"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训诂进行解释。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注疏,其核心含义如下:
-
基础释义:
- 器: 在此指盛放食物的器皿或食具(如碗、盘、簋、豆等)。《说文解字》释“器”为“皿也”,段玉裁注:“器乃凡器统称。”
- 食: 指食物、饭食。
- 器食: 因此,“器食”字面意思是指盛放在器皿中的食物或连同盛装器皿一起端上的食物。它强调食物是盛在特定的容器中呈献或食用的状态。
-
文献佐证与引申义:
- 此词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卒食,以乐彻于造。王齐日三举。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王燕食,则奉膳,赞祭。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 东汉郑玄在注释“王燕食”时提到:“燕食,谓日中与夕食…奉膳,奉朝之馀膳。所奉者,器食。” 这里,“器食”明确指盛在器皿中奉上的食物(即正餐后的剩余膳食)。
- 清代学者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进一步阐释郑玄的注:“云‘所奉者器食’者,谓膳夫奉进王所食之馔,皆盛于器。” 这再次确认了“器食”即盛于食器中的饭食。
- 引申义上,“器食”有时也隐含按礼仪规范盛放和进献的食物,与礼制相关。
-
现代理解与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器食”一词已极为罕用,属于古语词。其含义基本保留古义,指“盛在器皿里的食物”。
- 在理解古籍或进行古代文化、礼制研究时,需注意其具体语境,特别是在涉及《周礼》及郑玄注的相关内容时。
“器食”指盛放在食器中的食物。其核心在于强调食物与其容器的结合状态,常见于古代礼制文献(尤其是《周礼》郑玄注),用以描述按规范进献或食用的餐食。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参考来源:
- 《周礼·天官·膳夫》及郑玄注 - 收录于《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 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器食”词条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对“器”、“食”单字的释义及古汉语复合词构成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器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解释
“器食”意为“一盘食物”,指用器皿盛放的单份食物。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词典中被统一提及。
2.出处与注释
- 源自《汉书·郑当时传》中记载:“其餽遗人,不过具器食。”
- 唐代颜师古对此注释:“犹今言一盘食也”,即用器皿装盛的一份食物。
3.网络解释
在汉语词典中,“器食”被定义为简朴的饮食形式,常用于描述古代馈赠或待客时的食物规格。
4.综合释义
该词强调食物的形式与容器的一体性,可能暗含“量少但礼节周全”的意味。例如《汉书》中的用法,反映郑当时待客时注重礼数而非铺张。
补充说明
“器”在古汉语中既可指具体器皿(如餐具),也可引申为“度量”或“才能”;“食”则包括动词“吃”和名词“食物”两种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牍不事事辞书打诨丹楹刻桷定据范读讽告凤札龙书佛塔负力个人伤害够格郭椒贺功河涸海乾薨然花貌蓬心铧觜护城河混战急急慌慌敬同鶄庄靠牌子狂游雷鍧亮牌敛退蛎粉墙龙盾旅途满解眉飞色舞没滑棉被逆法逆信凭几青辂青霞志琼舟三笔六诗上覆时韵首尾帨巾宿泊绥集遂情索梯贪便宜探丸逃比忑忑忐忐铁案脱簪乌金拓无异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