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以绝对优势轻而易举地压倒对方。语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功易於 太山 破鸡子,轻於四马载鸿毛,此 汤 武 兵也。”《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是 乌获 摧冰, 賁 育 拉朽,猛兽吞狐, 泰山 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及 周世宗 欲收 河东 ,自谓此行若 泰山 压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现在钦命 董福祥 提兵十万,帮助义和团攻打使馆,这简直是 泰山 压卵之势,洋人就要逃走,也不行了!”
“泰山压卵”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ài shān yā luǎn,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双方力量悬殊,强大的一方以绝对优势轻易压倒弱小的一方。
释义与出处
成语字面意思是“泰山压在蛋上”,源自《晋书·孙惠传》中“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它强调以压倒性力量迅速摧毁对方,常用于描述战争、竞争等场景中的实力差距。
典故背景
西晋时期,孙惠曾用此成语劝谏东海王起兵平乱。他以“泰山压卵”形容东海王的军事实力与对手的悬殊差距,最终说服其行动。此外,东汉广陵王刘荆亦用类似比喻怂恿东海王刘强谋反,暗指胜算极大。
用法与示例
近义与反义
此成语通过夸张的对比(泰山与卵),生动展现力量悬殊的不可逆性,既有历史典故支撑,也适用于现代竞争场景。
《泰山压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压力巨大而难以承受。拆分部首为山和卵,共计5个笔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传》,原文是“若是泰山压卵,吾为之不辞”,形容承受巨大压力时毫不计较。繁体写法为「泰山壓卵」。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一些区别。《康熙字典》中将「泰山壓卵」的拆分部首分别为山和..,部首更多时候是用来辨别字的音义和分类。所以在古代的写法中,部首可能并不是准确的。
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形容压力巨大而难以承受的情况下。例如:他压力太大了,就像是泰山压卵一样,难以承受。
与《泰山压卵》意思接近的成语有很多,例如《重压下的磨折》、《山穷水尽》、《怀石飘茵》等等。
与《泰山压卵》相反的成语是《顺风顺水》、《事半功倍》等,意思是形容顺利轻松,没有压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