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睢盱的意思、睢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睢盱的解释

(1).浑朴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厥状睢盱。” 唐 柳宗元 《惩咎赋》:“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

(2).睁眼仰视貌。 汉 张衡 《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东蛮》:“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孙文定》:“道遇一长人如方相状,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章炳麟 《总同盟罢工论序》:“一国罢工,他国睢盱而起,亦无忧于外患,如是则政府崩,豪民溃,阶级堕,资用散,生分均,而天下始玄同矣。”

(3).喜悦貌。《易·豫》“盱豫悔” 唐 孔颖达 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説之貌。” 宋 苏轼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词:“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緑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清 钱谦益 《中秋夜饯冯尔赓使君》诗之八:“天王本圣明,臣工自睢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睢盱的汉语词典释义

“睢盱”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睢”与“盱”二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字形、字源及文献用例综合考释:

一、单字释义

  1. 睢(suī)

    • 本义:仰目视貌。《说文解字·目部》:“睢,仰目也。从目,隹声。”指张目仰视之态。
    • 引申义:
      • 恣意、放纵。如《庄子·大宗师》“睢睢盱盱”注:“跋扈之貌,言人骄纵不拘礼法。”
      • 地名用字。如“睢水”(古河流名)、“睢阳”(古地名)。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7卷,第1286页;《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

  2. 盱(xū)

    • 本义:张目直视。《说文解字·目部》:“盱,张目也。从目,于声。”
    • 引申义:
      • 扩大、观察。如《周易·豫卦》“盱豫”注:“盱谓睢盱,喜悦之貌。”
      • 忧虑。通“吁”,如《诗经》“云何盱矣”表忧叹。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054页;《说文解字通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复合词“睢盱”的释义

“睢盱”二字连用,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核心含义为“张目仰视,神态跋扈或质朴”,具体分两类:

  1. 骄纵狂妄貌

    • 《庄子·寓言》:“睢睢盱盱,而谁与居?” 郭象注:“睢盱,跋扈之态,言人傲慢难亲近。”
    • 汉·王逸《楚辞章句》:“睢盱,乖戾貌也。”

      来源:《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12年);《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15年)。

  2. 质朴无知貌

    • 《周易·豫卦》“盱豫”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说之貌……质朴之人,无修饰也。”
    • 唐·柳宗元《铙歌鼓吹曲》:“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形容民众质朴未开化之态。

      来源:《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

三、文化延伸

“睢盱”在古文献中常与原始宗教或民俗关联。如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描写壁画鬼神“睢盱而幽蔼”,形容其瞪目凝视之状,反映古人通过夸张神态表达神秘力量。后世亦用于描述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形象(如社火、傩戏面具),凸显其粗犷原始的特质。

来源:《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总结

“睢盱”一词兼具“仰视之态” 与“性情表现” 双重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睢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suī xū,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含义:

  1. 浑朴貌
    形容原始质朴、未经雕琢的状态。例如汉代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鸿荒朴略,厥状睢盱”,即描绘远古混沌、质朴的景象。

  2. 睁眼仰视貌
    指睁大眼睛向上看,常带有傲慢或惊视的意味。如张衡《西京赋》中“睢盱拔扈”,形容武士瞪目跋扈之态;柳宗元《铙歌鼓吹曲》中“睢盱万状乖”则表现异族使者仰视的怪异神情。

  3. 喜悦貌
    源自《易经》中“盱豫悔”的注解,唐代孔颖达解释“睢盱”为“喜说(悦)之貌”。苏轼词“黄童白叟聚睢盱”即描绘百姓欢聚的喜悦场景。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拜盟边最比音閟幽拨拨参咨长腰称诉澄湛沉静寡言持刺充厌愁劳楚柚烦任凡浊锋钜封嘴否去泰来凫舟贡人海州常山昏死娇嫩羁孤季随聚口距随诳诈窥踰灵爽骂题门幕皿器木叶蝶闹笑话脑语娘子牌九铺丁襁裼泉扉屈匮爇客三眠上唇商祭沈疾沈卢摄任施发淑畅顺德田陇同业文墨职弦胶仙释协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