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后日的意思、外后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后日的解释

大后天。紧接在后天之后的那一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其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 裴 , 大历 中人也,则此语亦久矣。”《金6*6*梅词话》第三回:“明日是破日,后日也不好,直到外后日方是裁衣日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外后日是 方六 房里请我喫中饭,要扰过他,纔得下去。”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外后日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外后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指代时间,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外后日”指大后天,即紧接在后天之后的那一天。例如《金瓶梅》中提到“直到外后日方是裁衣日期”,即三天后的日期。


二、词源与历史

  1. 历史文献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并提到唐代《唐逸史·裴老传》中已有此用法。
  2. 明清文学
    明清小说如《金瓶梅》《儒林外史》中均有使用,例如《儒林外史》中“外后日是方六房里请我吃中饭”。

三、结构解析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外后日”多用于方言或特定语境,普通话更常用“大后天”替代。但在古典文学、民俗研究等领域仍具参考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老学庵笔记》或《金瓶梅》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后日》的意思

《外后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将来的某一天或将来的某个时候。通常用于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到来,表示时间的延后。

《外后日》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后日》的拆分部首为《外》(wài)、《后》(hòu)和《日》(rì)。其中,《外》的拆分部首为《卩》(jié),总共5画;《后》的拆分部首为《口》(kǒu),总共6画;《日》的拆分部首为《曰》(yuē),总共4画。

《外后日》的来源

《外后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南朝梁·谢灵运的《二十四课语》。原文是“过去者,其艰难可饶;升意者,其外后日昭。”意为过去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原谅;前途光明的人,将来必然会有好的时机。

《外后日》的繁体

《外后日》的繁体为《外後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外后日》的写法与今天基本相同,只是字形有些许差异,例如《外》的写法中曲线更多,笔画更繁琐。

《外后日》的例句

1. 他虽然眼下很艰难,但相信《外后日》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2. 这次考试考得不理想,但我仍然要坚持努力,相信《外后日》一定会有所改变。

与《外后日》相关的组词

1. 明日(míng rì):指明天。

2. 外来(wài lái):指外面来的,不本土的。

3. 后辈(hòu bèi):指某个人的后代或晚辈。

近义词

1. 将来(jiāng lái):表示时间的延后,在今后的日子里。

2. 以后(yǐ hòu):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指某一时间点之后的时期。

反义词

1. 之前(zhī qián):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之前。

2. 过去(guò qù):表示时间的延续,指已经发生的事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