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兵的意思、顿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兵的解释

(1).驻屯军队。《后汉书·耿弇传》:“若先攻 西安 ,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惟 老官屯 有贼垒,为前岁 额尔登额 顿兵处。” 毛6*6*《第二次************的转折点》:“五个月的战争,使 德 军既没有打进 ********* 油田,也没有打下 斯大林格勒 ,迫使 希特勒 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2).停战,按兵不动。 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周书·贺拔胜传》:“大王帝室藩维,与国休戚,受任征讨,理宜唯敌是求,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女辈虽非与盗通,然顿兵玩寇,以致蔓延,不为无罪。”

(3).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 钝 ”。《左传·昭公十五年》:“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 杨伯峻 注:“ 襄 四年《传》:‘甲兵不顿。’ 孔 疏:‘顿谓挫伤折坏。’此同。兵指兵器。”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 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宋 张预 注:“以完全立胜於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兵强之利。”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制胜》:“太守 张文锦 ,与守备 杨鋭 等合谋,令军士鼓譟,登城大駡,激怒逆 濠 ,使顿兵挫鋭于坚城之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顿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顿兵是汉语军事术语,指军队驻扎停留或使军队受阻无法前进,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军队驻扎

    • 指军队在行军途中暂时停留、安营扎寨。例如《资治通鉴》载:“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克。”
    • “顿”取“停顿、止宿”之义,“兵”指军队,合指军事行动中的休整状态。
  2. 军事受阻

    • 引申为军事行动受挫,无法继续推进。如《后汉书》所述:“粮道断绝,顿兵险隘。”
    • 强调因地形、补给等问题导致攻势停滞。

二、词源与演变


三、权威文献例证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屯兵;驻军”,并引《汉书·李陵传》:“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顿兵复战。”

  2. 《资治通鉴·晋纪》:

    “燕王皝遣慕容恪顿兵塞上,以防赵兵。”此处指陈兵布防。

古籍原文参考:

《孙子兵法·作战篇》:“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其中“钝兵”与“顿兵”意近,均强调军事停滞之弊。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顿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在历史文献和军事语境中有多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驻屯军队

指军队在某一地点驻扎或停留。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军事行动的描述,强调军队的部署状态。例如:


2.停战或按兵不动

指军事行动中止或军队暂时不采取攻势。例如:


3.兵器损坏,作战受挫

“顿”通“钝”,指兵器因战斗损耗变钝,引申为战争失利或消耗。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边府不恡苍髯如戟匆遽担倈德体电灯泡點醒堵雉厄祸方针贡法公肩公室乖致旱草火抓家禄讲功角立畿解峻阻卡殻刻苦钻研诳諕来苏浪桥涖官立刻论坐萝藦猛不防南衙滂薄捧持铅粒敲山震虎恰如其分请关青涧庆谒鹊巢鸠主曲拗人一己百三垓僧榻深冬时髦十年寒窗漱盥熟暑束置高阁天式通谱望重威迫微伺文孙污行显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