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罄的意思、穷罄的详细解释
穷罄的解释
空然无物。谓一无所有。 唐 沉亚之 《栎阳县丞小厅记》:“宾之来,视其舘之穷罄,虽勇寒猛馁,必抱愧自饜於所饗。”
词语分解
- 穷的解释 穷 (窮) ó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 罄的解释 罄 ì 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告罄。罄其所有。罄竹难书。 古同“磬”,打击乐器。 显现:“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 严整的样子:“师旷罄然”。 笔画数:; 部首: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穷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完全用尽、彻底枯竭的状态。它由“穷”和“罄”两个意义相近的字组合而成,起到强调作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穷: 本义指尽头、终极,引申为贫困、困窘、彻底追究等含义。在这里主要取其“尽、完结”之意。
- 罄: 本义指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光、没有剩余。
- 穷罄: 二字同义复用,极言其尽,毫无剩余。指财物、精力、资源等被消耗得一干二净,达到彻底枯竭、无法再生的地步。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度匮乏、完全空虚的状态。
-
深层含义与用法特点:
- 强调彻底性: “穷罄”比单独使用“穷”或“罄”更能强调“尽”的彻底性和绝对性,带有一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意味。
- 多指物质匮乏: 常用于描述财物、粮食、物资等的极度匮乏。例如形容国库空虚、家无余粮、资源耗尽等情形。
- 可引申至精神或能力: 虽然较少见,但也可用于形容精力、才智、心力等被消耗殆尽,感到精疲力竭、无计可施。
- 书面语色彩浓厚: 属于较为古雅的书面用语,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极少使用,但在古籍、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如强调古意或匮乏程度极深)中仍可见。
-
古籍例证: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时有出现。例如,在描述国家财政困难或民生凋敝时,常用“府库穷罄”、“仓廪穷罄”等说法。又如描述个人困境:“家产穷罄”、“资用穷罄”。在史书如《后汉书》、《晋书》等记载灾荒战乱后的社会状况时,可见类似表述(如“百姓饥穷,米石万钱,人相食,白骨委积,… 穷罄之民”的语境,虽非直接连用“穷罄”一词,但“穷罄”所描述的状态正是此类情境的写照)。更直接的例子可参考古代奏疏或政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的论述(如“公私穷罄,未有若今之甚者”等表述,需查证具体古籍原文)。其用法体现了该词描述彻底枯竭状态的核心意义。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收录汉语词汇最全的权威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穷罄”一词有明确收录和释义,定义其核心含义为“穷尽;匮乏”。(注:因无法提供有效链接,此处仅列来源名称)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版):该词典对古汉语词汇的释义精当,是研究古汉语的重要参考,其中也收录并解释了“穷罄”一词。(注:因无法提供有效链接,此处仅列来源名称)
- 古籍文献实例:如上文所述,“穷罄”的用法和含义在历代史书、奏议、政论等古籍文献中有实际体现,通过研读这些原始文献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语境和用法(例如查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及相关文集中的相关段落)。
网络扩展解释
“穷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空然无物、一无所有的状态,强调完全的空虚或匮乏。
出处与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人沈亚之的《栎阳县丞小厅记》,原文描述宾客来访时看到馆舍的贫瘠状态:“宾之来,视其舘之穷罄,虽勇寒猛馁,必抱愧自饜於所饗。”
此处通过“穷罄”刻画了场所的极度简陋,侧面反映物质条件的匮乏。
使用特点
- 构词解析:
- “穷”指穷尽、极端;
- “罄”意为空、尽,二者叠加强化“完全空无”的语义。
- 语境关联:多用于形容物质资源、空间或精神层面的彻底缺失,如贫困的家境、空荡的居所等。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为生僻,常见于古籍或文学研究领域,日常使用频率较低。需注意与形近词“贫罄”(指贫穷或耗尽)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研究,可参考唐代文学作品及训诂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半罐水板羽球抱怀保惠常筭承总迟俄赤查此间殚穷独帚俄俄睋而费神奉国改口沓舌工业生产体系鬼侯鬼迷海湄浣花日毁禁降雨缣纩俭以养德缄札机觉警司进醵窠坐叩角烂败拉杀棂角缕鹿卖蒙懂煤耗俛僶免去谧谧磨昬抉聩鸟兽散匿控盘嬉屏帏敲诈勒索容量山词神迹时霖数不胜数淑女司録汤饼筵塌香天难条指同恶土头土脑夏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