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殉葬的金玉等器物,被大殓时涂于尸体上的水银所浸染而形成的斑点。 鲁迅 《彷徨·离婚》:“ 七大人 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 汉 。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
“水银浸”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与古代丧葬习俗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殉葬的金玉等器物,因尸体大殓时涂抹水银而被浸染形成的斑点。这种斑点常见于古墓出土的陪葬品表面,是水银长期渗透的结果。
来源与背景
水银在古代丧葬中常被用于防腐处理,尤其是贵族墓葬。陪葬的金、玉等器物接触尸体后,水银会逐渐渗入器物表层,形成独特的斑驳痕迹,即“水银浸”。
文学引用
鲁迅在小说《离婚》中提及该词:“七大人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此处通过“水银浸”暗喻器物年代久远,侧面反映旧时丧葬文化。
相关术语
常与“新坑”对应,后者指未受水银浸染的新出土器物。此外,“屁塞”(塞住尸体肛门的玉器)等殉葬品也可能出现水银浸现象。
提示:该词多用于考古、文学领域,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若需进一步了解水银在防腐中的作用机制,可参考历史文献或考古研究。
《水银浸》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沉浸在种种宴乐中而不愿脱离。形容深陷于享乐而不自知。
《水银浸》中的部首是“氵”和“金”,分别表示水和金属。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7画,比较复杂。
《水银浸》一词来源于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在小说中,一个人玩赏宴乐时,沉醉于其中,无法自拔,他把这种状态比喻为“水银浸”。慢慢地,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迷恋于享乐,不肯离开的状态。
《水银浸》的繁体字是「水銀浸」。
在古代,写《水银浸》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一种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用「水銀沉浸」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他整天追求享乐,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真可说是深陷于水银浸。
相关的组词有:水银、浸入、沉浸。
近义词:迷恋享乐、贪图安逸
反义词:超然物外、修身养性
【别人正在浏览】